翻译
成王谨慎如同文王武王,周公召公策略略异又何妨。
不必强求出自我的门下,实用人才方为至正至公。
以上为【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的翻译。
注释
成王:周成王,西周第二代君主,继位时年幼由周公辅政。
周召:周公旦与召公奭,共同辅佐成王,施政风格各异。
我门下:暗指王安石变法时重用亲信、排斥异己的用人倾向。
至公:语出《吕氏春秋》“公则天下平”,指绝对公正。
以上为【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借古讽今,以周初治国喻北宋党争。前两句以成王喻当朝君主,用周公、召公施政差异暗指元祐党人与新党之争;后两句直斥党派门户之见,提出“实用即至公”的用人标准。全诗在咏史中注入现实关怀,将历史典故转化为政治批判,体现黄庭坚作为苏门学士的政治立场与人才观。
以上为【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的评析。
赏析
诗作在二十八字间构建双重隐喻系统:表层以周初盛世反衬北宋政局,深层用“周召不同”肯定政治多样性。第三句“不须要出我门下”直刺王安石“一道德”观念,与司马光“君子小人之争”形成对话;末句“实用人材”的提出,既突破欧阳修“以通经学古为高”的取士标准,又为南宋陈亮“功到成处便是有德”的事功思想埋下伏笔。这种将历史观照、现实批判与人才哲学熔于一炉的笔法,正是江西诗派“以学问为诗”的典范实践。
以上为【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的赏析。
辑评
任渊《山谷诗集注》卷十四:
“此篇疑为元祐诸公发。时温公(司马光)欲尽废新法,而东坡(苏轼)主参用所长,山谷(黄庭坚)盖寓调和之意。”
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四:
“‘不须要出我门下’一句,直砭熙丰用事诸人病根,荆公(王安石)见之当愧汗。”
纪昀《瀛奎律髓刊误》:
“后二句堂堂正正,不独切中时病,实乃万世用人之准。”
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
“山谷《荆江亭》诗,此为最醇正。‘实用人材’四字,尤今日药石也。”
以上为【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