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诗莫作秋虫声,天公怪汝钩物情,使汝未老华发生。
芝兰得雨蔚青青,何用自燔以出馨。
细书千纸杂真行,新音百变口如莺。
异义蜂起弟子争,舌翻涛澜卷齐城。
万卷堆胸兀相撑,以病为乐子未惊。
我有至味非煎烹,是中之乐吁难名。
绿槐如山闇广庭,飞虻绕耳细而清。
时临泗水照星星,微风不起镜面平。
安得一舟如叶轻,卧闻邮签报水程。
莼羹羊酪不须评,一饱且救饥肠鸣。
翻译
不要吟诗像秋虫哀鸣一般凄切,上天怪你过于执着地牵动万物之情,使你未老就生出白发。芝兰得到雨水滋润而茂盛青翠,何须自焚才能散发芬芳?你用细笔写满千张纸,字体真行杂糅;吟诵新作,声音婉转如莺啼百变。学说纷起,弟子争辩不休,言辞翻腾如波涛席卷齐城。胸中堆积万卷书,彼此抵牾难以调和,却以病态为乐,你对此竟毫不惊异。我所体会的至味并非煎煮烹调所得,这种内在的快乐实在难以言说。绿槐浓密如山,遮蔽了广阔的庭院;飞虻绕耳,声音细微而清亮。躺在破旧的席子上辗转反侧,躺着也能看见经书文字,也不嫌弃那翠色织锦的华美。随意行走,自然无碍,不须顾虑沟坎陷阱;未曾称五郎为“卿”,也浑然不觉失礼。官吏与百姓哀怜我年老昏聩,互相告诫不再施加烦扰的鞭刑。时常面对泗水,水中星光点点,微风不起,水面如镜般平静。怎得一叶轻舟,躺卧其上,听闻驿卒报知水路行程。莼菜羹、羊酪这些美味已无需品评,只求一饱,先解饥肠辘辘之声。
以上为【次韵刘答泾】的翻译。
注释
1. 次韵刘答泾:按刘泾原诗的韵脚和顺序和诗。“刘泾”字巨济,号前溪,宋代文人,与苏轼有唱和。
2. 秋虫声:比喻悲切哀怨的诗声,古人常以秋虫喻诗人悲吟。
3. 钩物情:牵动、钩取外物之情,指诗人过于沉溺感伤。
4. 使汝未老华发生:化用李白《将进酒》“朝如青丝暮成雪”,谓因忧思过度而早生白发。
5. 芝兰得雨蔚青青:芝兰本香草,得雨自茂,不必刻意焚香以显其馨。喻才德自然流露,不假矫饰。
6. 自燔以出馨:典出《周易·睽卦》“厥宗噬肤,往何咎也?”,或与“兰之焚也,其香愈烈”相关,此处反用,谓不必自损以求名。
7. 细书千纸杂真行:写大量手稿,字体兼有楷书(真)与行书。
8. 新音百变口如莺:形容吟诵诗句时声音婉转多变。
9. 异义蜂起弟子争:学术观点纷繁,门人争辩不休。
10. 舌翻涛澜卷齐城:比喻言辞雄辩有力,《史记·田单列传》载田单以计谋收复齐国七十余城,此借“卷齐城”极言辩才之盛。
以上为【次韵刘答泾】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次韵刘泾之作,内容广涉人生感悟、文学创作、仕途境遇与精神追求。全诗以议论为主,夹叙夹议,融合哲理、生活细节与情感抒发,体现了苏轼晚年思想趋于淡泊、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诗中既有对过度雕琢诗文的反思(“吟诗莫作秋虫声”),也有对自然本真之美的推崇(“芝兰得雨蔚青青”);既描写自己勤于著述、思辨活跃的状态(“细书千纸”“舌翻涛澜”),又流露出因学识繁复而带来的内心冲突(“万卷堆胸兀相撑”)。后半部分转向日常生活与心境写照,表现其虽老病而不失从容,虽处逆境仍能自得其乐。结尾以莼羹羊酪作比,归结于“一饱且救饥肠鸣”,看似俗语,实则暗含返璞归真的意味。整首诗语言跌宕多姿,意象丰富,结构松散而神气贯通,是苏轼晚年典型的思想与艺术风貌的体现。
以上为【次韵刘答泾】的评析。
赏析
本诗为典型的苏轼晚年酬唱之作,融哲理、学问、生活与性情于一体。开篇即提出“吟诗莫作秋虫声”,直指诗歌创作不应沉溺于哀怨悲鸣,否则易伤身心,此语既是劝诫他人,亦含自省之意。继而以“芝兰得雨”作比,倡导自然流露之美,反对刻意雕琢与自我标榜,体现出道家“无为”与儒家“中和”的审美理想。中间写读书著述之勤,“细书千纸”“舌翻涛澜”,既见其才思敏捷,亦隐含知识繁复带来的精神负担——“万卷堆胸兀相撑”,此句尤为深刻,揭示博学背后的内心张力。随后转入生活场景描写:败席卧读、绿槐蔽庭、飞虻绕耳、泗水照星,皆寻常景物,却透出静谧安详之趣。尤其“微风不起镜面平”一句,既是实景,亦象征心境澄明。末段向往轻舟听邮、饱食疗饥,表面洒脱,实则透露出宦海浮沉后的疲惫与对简朴生活的渴望。全诗语言看似散漫,实则层层推进,由文事到心事,由外物到内省,最终归于“是中之乐吁难名”的不可言说之境,深得庄子“得意忘言”之旨。风格上兼具雄健与冲淡,正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堪称东坡晚年诗风之典范。
以上为【次韵刘答泾】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诗钞》:“此诗杂用议论、写景、叙事,而一气流转,非坡公不能办。”
2. 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辑注》评此诗:“语虽琐屑,而神理自足,晚岁萧闲之致溢于言表。”
3. 冯应榴《苏轼诗集合注》引查慎行语:“‘万卷堆胸兀相撑’一句,道尽学者胸中矛盾,非实有所得者不能道。”
4.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此诗作于元祐后期或贬谪时,观其言‘老不明’‘无烦鞭刑’,当在地方任上,民情可见。”
5. 清代翁方纲《石洲诗话》:“东坡次韵诗往往胜原唱,此篇尤以‘是中之乐吁难名’结得深远,非徒逞才而已。”
以上为【次韵刘答泾】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