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满头白发,容颜苍老,独自对盆水自照,我与当年的董仲舒或许真是前世今生。
孤身栖居于高阁之上,常回避宾客往来;为撰写新书,尚未断绝笔墨如麟吐玉书之志。
小酌几杯便易醒,微风轻柔,体感温和;安睡中无梦扰心,只听得窗外雨声清新悦耳。
放声长歌自我宽慰,实在可笑;人间何处才是我真正欣喜之所?
以上为【次韵子由三首东亭】的翻译。
注释
1.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次序用韵作诗,是唱和诗的一种严格形式。
2. 子由:苏轼之弟苏辙,字子由。
3. 东亭:地名,或指某处园林亭台,亦可能为虚拟题咏之地。
4. 白发苍颜自照盆:形容年老,对着水盆自照容颜。盆,古代常用盛水鉴面。
5. 董生端合是前身:董生,指汉代儒学家董仲舒。此句谓自己与董仲舒性情相似,仿佛为其转世。
6. 独栖高阁多辞客:独自居住在高楼上,常谢绝宾客来访。
7. 为著新书未绝麟:典出“麒麟吐玉书”,传说孔子将生时有麟吐书于其家,后以“绝麟”指著述中断。此言尚在著书,未肯停笔。
8. 小醉易醒风力软:微醺即醒,春风柔和。风力软,指春风和煦。
9. 安眠无梦雨声新:安稳睡眠,无梦干扰,雨声清新怡人。
10. 长歌自誷真堪笑:誷(wǎng),欺骗、自欺。长歌以自我安慰,实则可笑。底处人间是所欣:究竟何处才是值得欣喜的人间所在?反问语气,表达迷茫与失落。
以上为【次韵子由三首东亭】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次韵其弟苏辙(子由)所作《东亭》诗三首之一,抒写诗人晚年心境。全诗以自嘲、淡泊为主调,通过“白发苍颜”“独栖高阁”等意象展现年迈孤独之状,又借“著新书”“未绝麟”表达不废学术志业的执着。后四句转向日常生活感受,“小醉”“安眠”“雨声新”写出宁静闲适,而结句“长歌自誷真堪笑”则透露出深沉的无奈与人生虚无之叹。整首诗语言简淡,情感内敛,在平实中见哲思,体现了苏轼晚年超然物外却又难掩寂寞的精神状态。
以上为【次韵子由三首东亭】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严谨,前四句侧重写志与境,后四句转向情与感,层次分明。首联以“自照盆”起笔,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一位老者临水顾影的画面,既写形貌之衰,又寓精神之省思。“董生端合是前身”一句,非仅自比先贤,更暗含儒家士大夫的文化认同与道德自期。颔联“独栖高阁”与“为著新书”相映,表现诗人虽远离人际喧嚣,却未弃文化使命,体现出“穷则独善其身”的传统士人品格。颈联笔锋一转,描写生活细节:“小醉”“安眠”“雨声新”,语极平淡而意境清幽,似有陶渊明式田园之趣,也反映苏轼晚年追求内心安宁的生活态度。尾联陡然收束,以“长歌自誷”揭示前述恬淡背后的自我安慰本质,最终发出“底处人间是所欣”的深沉叩问,使全诗由静谧转入苍凉,余味悠长。整体风格冲淡含蓄,融哲理于日常,堪称苏轼晚年七律中的佳作。
以上为【次韵子由三首东亭】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语若平淡,而感慨深远,盖晚岁寄怀之作。”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六引冯舒语:“‘未绝麟’三字奇崛,非他人所能道。”
3. 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自照盆’‘雨声新’皆眼前语,而入诗便觉隽永。”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东坡七律,至此益见老境,不事雕琢而自然深厚。”
5. 钱钟书《宋诗选注》:“苏轼此类和诗,往往于应酬中见真性情,此篇尤能以淡语写深情。”
以上为【次韵子由三首东亭】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