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羡慕你从道观中兴起,白发初生便重返右辅之地,军中鼓角重振雄风。
千里沃土上百姓歌唱着你的仁政,如同子产治郑般惠泽黎民;一时之间,达官显贵都仰慕你如萧嵩般德高望重。
谁料人生聚散无常,正当准备远行之际,悲欢已如白驹过隙般匆匆而至。
如今京兆府的同僚还有几人尚在?我仍思念当年与你共案执笔、意气风发的情景。
以上为【王郑州輓词】的翻译。
注释
1. 王郑州:指曾任郑州知州的王姓官员,具体姓名不详,为苏轼同僚或友人。
2. 輓词:即“挽词”,哀悼死者之作。
3. 华发起琳宫:指年老(华发)时从道观(琳宫,道教宫观之美称)中被起用。或指王郑州曾一度退隐修道,后复出任职。
4. 右辅:汉代三辅之一,此处借指京畿要地,郑州地处中原,近京师,故称“右辅”。
5. 鼓角雄:指军政事务振兴,气势雄壮。
6. 子产:春秋时期郑国贤相,以仁政著称,此处比喻王郑州善治地方。
7. 萧嵩:唐代名相,有威望,此处喻王郑州德高望重,为人敬仰。
8. 舂粮:典出《庄子·逍遥游》:“适百里者宿舂粮”,指为远行准备干粮,此处喻人生旅程或仕途奔波。
9. 过隙:白驹过隙,比喻时光飞逝、人生短暂。
10. 京兆同僚:指曾在京兆府(首都地区行政机构)共事的同事。王郑州可能曾任京兆属官或邻近要职,与苏轼有共事经历。
以上为【王郑州輓词】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悼念友人王郑州所作的挽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全诗以追忆与感慨交织的方式展开,既赞颂了王郑州的政绩与人格魅力,又抒发了对人生无常、故人零落的深切哀思。前四句极力称扬其德政与声望,后四句转入人生聚散之叹与个人怀念之情,结构严谨,情调由昂扬转为低回,体现了苏轼深沉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以上为【王郑州輓词】的评析。
赏析
苏轼此诗语言典雅,用典自然,情感层层递进。首联以“羡君”开篇,既表达敬意,又暗含惋惜——正当复出建功之际,却已离世。颔联以“子产”“萧嵩”两位历史名臣作比,高度评价王郑州的治绩与声望,凸显其德才兼备。颈联笔锋一转,由盛赞转入哲思,感叹人生聚散无常、悲欢倏忽,富有庄子式的生命感悟。尾联收束于个人记忆,以“对案笔生风”的生动画面,寄托深切缅怀,余韵悠长。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体现了苏轼挽诗“情真而不俗,义正而不哀”的特点。
以上为【王郑州輓词】的赏析。
辑评
1. 《苏诗补注》卷三十六引查慎行语:“此诗格律谨严,对仗工稳,尤以‘千里农桑’‘一时冠盖’一联,气象宏阔,足见王公遗爱。”
2. 《宋诗钞·东坡集》评:“挽词多哀痛之语,此独先扬后抑,称德于前,伤逝于后,愈见情深。”
3. 清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云:“‘舂粮’‘过隙’二语,融庄生之意于哀挽之中,非东坡不能道。”
4. 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四十三评此诗:“前四句颂德,后四句抒感,章法井然。结语‘对案笔生风’,情景宛然,令人低回不已。”
以上为【王郑州輓词】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