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
扁舟渡江适吴越,三年饮食穷芳鲜。
金韭玉脍饭炊雪,海螯江柱初脱泉。
临风饱食甘寝罢,一瓯花乳浮轻圆。
自从舍舟入东武,沃野便到桑麻川。
剪毛胡羊大如马,谁记鹿角腥盘筵。
厨中蒸粟堆饭瓮,大杓更取酸生涎。
柘罗铜碾弃不用,脂麻白土须盆研。
故人犹作旧眼看,谓我好尚如当年。
沙溪、北苑强分别,水脚一线争谁先。
老妻稚子不知爱,一半已入姜盐煎。
人生所遇无不可,南北嗜好知谁贤。
死生祸福久不择,更论甘苦争蚩妍。
知君穷旅不自释,因诗寄谢聊相镌。
翻译
我一生行事常随缘而安,无论水路陆路都觉便利无碍。
乘一叶扁舟渡江前往吴越之地,三年间尝尽了各地的美味珍馐。
金黄的韭菜、玉色的鱼脍,配上如雪般洁白的米饭;刚从海中取出的蟹螯、江里的柱肉,仿佛还带着泉水的清鲜。
迎着清风饱餐一顿后安然入睡,醒来再饮一杯浮着轻盈泡沫的茶汤。
自从弃舟登陆进入东武(诸城),眼前便是桑麻遍布的肥沃平原。
这里出产的剪毛胡羊大如马匹,谁还记得当初鹿角腥膻的粗陋宴席?
厨房里蒸熟的小米堆满饭瓮,用大勺舀起时酸香扑鼻,令人垂涎。
从前用柘木筛罗和铜碾研茶的精细器具已被弃置不用,芝麻白土还需盆中细细研磨。
老朋友仍以旧眼光看我,说我喜好与从前一般无二。
沙溪茶与北苑贡茶何必强行分别优劣?那一线水痕究竟谁先谁后又有何争执?
你寄来两首清雅诗篇跨越千里,还附上百饼紫金团茶,耗费万钱亦不惜。
吟诵你的诗、品尝你的茶,二者皆妙绝无比,只怕旁人会偷偷前来乞讨,还得严加封裹防范。
可叹我家老妻幼子并不懂得珍惜,竟把一半好茶拿去和姜盐一同煎煮作日常饮食。
人生所遇本无不可,南北口味嗜好,又怎能论出高下贤愚?
生死祸福尚且不愿选择,更何况计较滋味甘苦、美丑妍媸?
知道你在旅途困顿中难以自我宽解,因此作此诗寄语答谢,权当相互劝勉砥砺。
以上为【和蒋夔寄茶】的翻译。
注释
1. 蒋夔:字子野,北宋文人,与苏轼有交游,曾任地方官。
2. 东武:今山东诸城,苏轼曾知密州(治所在东武)。
3. 桑麻川:指农耕之地,桑麻为古代主要经济作物,此处形容田野广阔、民生富庶。
4. 剪毛胡羊大如马:形容北方畜牧发达,羊只肥壮。胡羊,北方品种羊。
5. 鹿角腥盘筵:指早期粗劣饮食,鹿角或指鹿肉,腥盘喻饮食简陋。
6. 沃野:肥沃的土地。
7. 柘罗铜碾:柘木制的筛罗与铜制茶碾,唐宋时期制茶工具,用于研磨茶叶成末。
8. 脂麻白土须盆研:指当地需将芝麻或类似物在盆中研磨,可能暗讽制茶工艺粗简。
9. 沙溪、北苑:均为宋代著名茶产地。沙溪属建州,北苑为贡茶中心,以龙凤团茶闻名。
10. 水脚一线争谁先:指斗茶时观察茶汤表面水痕退去的先后以判胜负,“水脚”即水痕,“一线”形容细微差别。
以上为【和蒋夔寄茶】的注释。
评析
这首《和蒋夔寄茶》是苏轼在贬谪或外任期间所作的一首酬答诗,借友人寄茶之事,抒写人生感慨。全诗由饮食入手,由味觉体验延展至人生哲理,体现了苏轼一贯“随缘自适”“不执于物”的旷达胸襟。诗歌前半回忆吴越佳肴,极言口腹之乐;转入现实则描写北方粗食,对比鲜明,却无怨怼之意。继而写友人寄茶赠诗,情意深厚,然家人不知珍惜,反将名茶混入俗饮,引出对世人不解风雅的淡淡叹息。最后升华至人生境界:不择生死祸福,不分甘苦妍媸,一切随缘而安。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层次分明,情感由具体到抽象,由生活细节上升至哲理沉思,充分展现了苏轼融日常生活与精神超脱于一体的诗学风格。
以上为【和蒋夔寄茶】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清晰,层层递进,从个人经历写起,经由物产对比、友情酬答,最终归于人生哲思,展现出苏轼典型的“以俗入道”艺术手法。开篇“我生百事常随缘”一句提纲挈领,奠定全诗基调——顺应自然、不执外物。随后以吴越三年“穷芳鲜”的精致饮食与东武“蒸粟”“酸生涎”的粗粝生活形成强烈对照,却不显失落,反见坦然接受,体现其豁达心性。中间写友人寄茶赠诗,情感真挚动人,“清诗两幅寄千里,紫金百饼费万钱”,既赞其情谊厚重,又暗含对高雅文化的珍视。而“偷乞烦封缠”一句幽默风趣,似嗔实喜,生动刻画出名茶难得、惜之如宝的心理。“老妻稚子不知爱,一半已入姜盐煎”更是神来之笔,通过家庭日常的误解,反衬诗人对茶之雅趣的执着与孤独,也流露出一丝无奈与自嘲。结尾数句直抒胸臆,将饮食之别上升至人生观照:“人生所遇无不可”“更论甘苦争蚩妍”,呼应开篇“随缘”主题,完成一次精神上的圆融回归。全诗语言平实而不失典雅,叙事与议论交融,情感深沉而节制,堪称苏轼晚年酬赠诗中的佳作。
以上为【和蒋夔寄茶】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因茶寄感,托物寓怀,饮食之间,皆见胸次洒落。”
2. 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二:“语虽俚浅,意极深远。自‘老妻稚子’以下,愈说得琐屑,愈见真情。”
3. 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此诗作于密州任上,时公方经旱蝗之灾,而诗中恬然自适,足见其处逆如顺之量。”
4. 清代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清诗两幅’二句,极写友情之重;‘吟哦烹噍’二句,双关妙绝,诗与茶并美矣。”
5. 近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附论中提及:“东坡此诗,以茶事写人生,与唐人专咏茶者不同,乃以茶为媒介,通达性命之理,可谓得大自在。”
以上为【和蒋夔寄茶】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