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月亮与高雅之人原本就早有约定,低垂的月光映照在屋檐、门户之间,宛如美人弯弯的蛾眉。自从昨夜月亮圆满到十分盈满之后,渐渐感觉到那如冰般清冷的月轮从海上升起的时间变迟了。
以上为【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湖桥】的翻译。
注释
1. 和:唱和,指依照他人诗作的韵脚、题材或意境进行创作。
2. 文与可:即文同,字与可,北宋画家、诗人,苏轼表兄,以画竹著称,亦善诗文。
3. 洋川园池:文与可在洋州(今陕西洋县)任知州时所建园林,内有湖桥等景致。
4. 高人:指品格高尚、超脱尘俗之人,此处或特指文与可,亦含自况之意。
5. 本有期:原本就有约定,将月亮拟人化,暗示诗人与月之间的精神契合。
6. 挂檐低户:月光低垂,照进屋檐与门户之间,形容月色之近与清幽。
7. 蛾眉:女子细长弯曲的眉毛,此处比喻新月或月初、月末弯弯的月形。
8. 昨夜十分满:指昨夜为满月之夜,月亮达到最圆满的状态。
9. 冰轮:古代对月亮的美称,因月色清冷如冰,形如车轮,故称。
10. 出海迟:月亮从东方海面(或地平线)升起的时间逐渐推迟,因农历每月满月后,月亮每日升起时间约推迟50分钟,属天文现象。
以上为【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湖桥】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组诗之一,题为“湖桥”,借咏园中湖桥之景,实则抒写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感受与哲思。全诗以月为核心意象,通过拟人、比喻等手法,将月亮描绘成与高人相约的知音,赋予其情感与灵性。后两句由“十分满”引出“冰轮出海迟”的微妙观察,既写出月满之后光影变化的物理现象,又暗含盛极而衰、物极必反的哲理意味。语言清丽自然,意境空灵悠远,体现了苏轼融情入景、即景生思的艺术特色。
以上为【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湖桥】的评析。
赏析
本诗虽为和作,却自具神韵。首句“月与高人本有期”开篇奇崛,将月亮与“高人”并置,构建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对话关系。这种“有期”并非实指,而是心灵默契的象征,体现苏轼“物我合一”的审美理想。次句“挂檐低户映蛾眉”转写实景,月光洒落屋檐门户,光影斑驳,状如蛾眉,既呼应前句之“期”,又以柔美意象营造静谧氛围。值得注意的是,“蛾眉”通常用于形容缺月,而此诗背景为“十分满”之后,或为诗人有意模糊形态,强调月光之态而非月形之实,突出感觉的真实。后两句笔锋微转,从静态描写转入动态感知。“只从昨夜十分满”点明时间节点,暗含“盛极”之意;“渐觉冰轮出海迟”则以“渐觉”二字带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与内心的微妙波动。月升之“迟”既是客观天象,也隐喻人生荣枯有时、不可久持的哲思。全诗短短四句,融合拟人、比喻、双关与哲理,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充分展现苏轼“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的诗歌风格。
以上为【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湖桥】的赏析。
辑评
1. 《纪评苏诗》卷十六:“此等诗看似不经意,实则匠心独运。‘月与高人本有期’一句,便已摄尽风神。”
2. 《宋诗钞·东坡集》评:“和园池诗多清妙,此尤以气韵胜。‘冰轮出海迟’五字,写出月满后光景,非深于观物者不能道。”
3. 《历代诗话》引《后山诗话》:“苏子瞻和文与可诗,往往于闲处见工,此篇‘渐觉’二字,最得物理人情之妙。”
4. 《唐宋诗醇》卷三十九:“托兴高远,语若轻描,而意已独至。‘挂檐低户’写月之亲切,‘出海迟’写月之渐变,皆从心眼中流出。”
5. 清·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按:“此诗因月满而悟天行之序,寓阴阳消长之理,非徒写景也。”
以上为【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湖桥】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