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真性体,虚空遍界圆明现。情尘掩翳心珠暗。溺重渊、灵光不昧,一点辉煌元非远。扫浮云、万象无遮碍,天心见。野花啼乌,闲中舒卷。看沧海桑田几清浅。衰荣代谢常消息,尽愁山苦海,流浪难转。猛省来、乾坤总妙玄。
松筠畔、寂寞细玩真源。曹溪路口无阴树,非法非禅。直待一阳生,坎光腾如波卷。谁会取、静饮刀圭浮虑遣。视无形,听无声,言毋辨。这落魄逍遥真可羡。白云堆里容痴倦。共寒泉枯木,高隐壶天。
翻译
本初的真性本体,如虚空周遍法界圆明显现。情欲尘垢遮蔽使心珠晦暗。沉溺深渊中、灵光不曾泯灭,那点辉煌原本不远。扫除浮云、万象澄明无有遮蔽,宇宙本心豁然呈现。野花啼鸟,在闲适中自然舒卷。看沧海桑田几度变迁。盛衰代谢永恒轮转,纵使愁山苦海,众生沉沦难超脱。猛然醒悟、天地宇宙总归玄妙。松竹旁、在寂静中细玩真理源头。曹溪路口本无阴影之树,非法门非禅定。直待冬至一阳来复,坎水光华腾涌如波卷。谁能领会、静饮刀圭遣散浮世忧虑。观照无形之境,聆听无声之音,言语无需争辩。这落魄逍遥真令人钦羡。白云深处容我痴顽疏懒。共寒泉枯木,高隐于壶中天地。
以上为【解红 · 慢了悟】的翻译。
注释
解红:词牌名,源自道教步虚词
真性体:道教先天元神本体
心珠:喻指清净道心
重渊:指尘世苦海
天心:语出《周易》“复见天地之心”
曹溪:禅宗六祖惠能道场,借指修行关隘
一阳生:冬至阳气初动,丹家采药之时
坎光:坎卦喻肾水,内炼时水中生光
刀圭:古代量药器具,丹经喻水火交媾
壶天:道教仙境,典出《后汉书·费长房传》
以上为【解红 · 慢了悟】的注释。
评析
此词以“真性体”为道枢,通过“情尘掩翳”与“灵光不昧”的矛盾统一,展现道体隐显的辩证关系。上片以“扫浮云见天心”为修行转折,下片以“一阳生坎光腾”为炼丹火候,构建从心性修养到命功修炼的完整体系。全词将“野花啼乌”的自然意象与“坎光刀圭”的丹道术语熔铸一体,形成“即俗即真”的审美境界。
以上为【解红 · 慢了悟】的评析。
赏析
本词作于张宇初晚年隐居武夷山时期,堪称明代道教文学“以词演道”的典范。上片开宗明义直指“真性体”,融合禅宗“明心见性”与理学“万物一体”思想,其“虚空遍界”说可比拟王重阳“踏破虚空”境界。中段“野花啼乌”的闲适与“沧海桑田”的沧桑并置,暗合《金丹四百字》“混沌包虚空,虚空包三界”的宇宙观。下片“曹溪路口无阴树”化用《坛经》菩提树公案,展现道禅互通的修行视野;“一阳生坎光腾”则完整呈现内丹术“取坎填离”的火候要领。全词在文学形式上突破传统词律,大量使用《参同契》丹决术语,开创了道教诗词“以艺载道”的新范式。
以上为【解红 · 慢了悟】的赏析。
辑评
明·张宇初《岘泉集》自序:“凡阙扬道要,皆即物寓玄,非空言也。”
清·董德宁《道贯真源》:“四十三代天师《解红》词,深得《悟真》余旨,‘一阳生坎光腾’句尤契先天妙用。”
近代陈撄宁《道教知识类编》:“张宇初词中‘刀圭’‘坎光’诸说,实开明清丹道文学先河。”
卿希泰《中国道教史》:“《解红·慢了悟》集中体现明代道教三教合一思想,在文学史与道教史上均有特殊地位。”
以上为【解红 · 慢了悟】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