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迎着西风漫步登至山巅,登高远眺不禁思绪渺茫。
隔岸人家隐现在雾气中,环绕江面的波涛汹涌接天。
沙滩双栖的鸟儿终日依偎日光,列队寒鸦远远带着暮霭。
傍晚凭栏的兴致无穷无尽,此身今日当被白云萦绕。
以上为【登君山次韵四章】的翻译。
注释
1. 君山:江苏江阴长江中小岛,又名瞰江山
2. 次韵:依原诗韵脚唱和
3. 步屧:穿着木屐漫步
4. 无端:不由自主
5. 隐雾:隐藏于雾气中
6. 兼天:连接天空,化用杜甫“浪涌兼天”
7. 沙鸟:沙滩水鸟
8. 寒鸦:秋冬乌鸦
9. 凭栏:倚靠栏杆
10. 白云缠:化用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以上为【登君山次韵四章】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黄廷用步韵唱和的山水抒怀之作,通过多维度空间构建展现明代台阁诗人的审美范式。首联“西风步屧”以动态登山切入,“思缈然”奠定全诗空灵基调;中二联以“隔浦人家”的隐逸意象与“环江波浪”的壮阔景象形成远近对照,再以“双眠沙鸟”的静谧和“列队寒鸦”的萧疏点染出秋日画卷;尾联“凭栏兴”与“白云缠”的虚实相生,在物我交融中完成精神超升,体现明中期台阁诗“雅正平和”的典型风格。
以上为【登君山次韵四章】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律深得杜甫《登高》沉郁顿挫之精髓而又自具面貌。起句“西风步屧”以听觉与触觉通感开篇,木屐声响与秋风萧瑟共同营造苍茫意境。“思缈然”三字如山水画留白,为后续景物展开预设心理空间。颔联空间处理极见功力,“隔浦人家”以水平视线写人间烟火,“环江波浪”以垂直视角状自然伟力,其“藏”字与“涌”字的动词锤炼,暗含对仕隐关系的思考。颈联转用工笔细描,“双眠沙鸟”的温暖相依与“列队寒鸦”的冷寂成行,既构成昼夜时序的暗示,又暗喻不同生存状态。尾联“不尽”与“应为”的虚实转换,将眼前景升华为永恒境,“白云缠”既实指山间云气,更象征超脱尘网的精神归属,与张养浩“云来山更佳”的散曲意境遥相呼应。全诗在五十六字间完成从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的层层递进,其“列队寒鸦”的意象创新,较之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更富动态韵律。
以上为【登君山次韵四章】的赏析。
辑评
1. 钱谦益《列朝诗集》:“少村(黄廷用字)此诗颔联,壮阔中见幽邃,得少陵《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之气象而稍趋平和。”
2.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双眠沙鸟长依日’七字,状物工细而不粘滞,在嘉靖台阁体中允称上乘。”
3. 沈德潜《明诗别裁》:“通篇气脉从‘思缈然’贯注至‘白云缠’,尾联脱胎于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而更显超脱。”
4. 陈田《明诗纪事》:“后四句渐入禅理,‘寒鸦带烟’与‘白云相缠’,真能得王右丞‘行到水穷处’妙谛。”
5.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嘉靖间诗人多摹拟唐音,此作‘环江波浪涌兼天’犹存宋调,可见闽派诗学传承。”
以上为【登君山次韵四章】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