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九秋月,今夜始生明。扬辉毓秀,飘然海上跨长鲸。认得灵均初度,直用望舒为御,重耀紫枢庭。何事乘槎使,尚藉执圭卿。
翻译
正值九秋端正之月,今夜才初放光明。
月光焕发祥瑞,孕育英才,仿佛有仙人飘然自海上乘巨鲸而来。
我认得这正是屈原(灵均)的诞辰吉日,应当以月神望舒为御者,再度辉映紫微宫庭。
为何还要派遣乘槎使者远赴天河?如今仍需倚仗您这样执圭朝见的贤臣啊!
(下片)
您奉命巡行,贯通东西,如明镜中映照行迹。
月光缓缓升腾,枝头乌鹊不必惊飞。
不知太白星是否已平定胡虏?即墨城可曾安然归降?
愿借吴刚修月之玉斧,重圆山河破碎之影;
也让月中捣药的玉兔,永续长生之药,佑护天下安康。
以上为【水调歌头 · 寿丘漕九月初三】的翻译。
注释
1. 李刘(1175—1245),字公甫,号梅亭,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南宋嘉定进士,官至宝章阁待制,著有《梅亭类稿》,以四六骈文及寿词闻名。
2. 丘漕:指丘姓转运使,“漕”为漕运官员简称,宋代转运使掌一路财赋,兼监察地方,位高权重。
3. 灵均:屈原字灵均,古人有附会其生于九月初三之说,此处借以尊称寿主如屈子般高洁。
4. 望舒:神话中为月神驾车者,《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
5. 紫枢庭:紫微宫,天帝居所,喻朝廷中枢。
6. 乘槎使:典出《博物志》,有人乘槎至天河,此处反用其意,言无需再求仙访道,因人间已有贤臣。
7. 执圭卿:手持玉圭朝见天子的卿大夫,代指丘漕这样的朝廷重臣。
8. 太白擒胡:太白金星主兵戈,古人认为其现则有战事,“擒胡”指平定北方外患(如金、蒙古)。
9. 即墨降城:战国时田单守即墨抗燕,终复齐国;此处反用,疑指某城是否已收复或安定,暗喻南宋失地。
10. 玉斧修月:传说月有八万二千户以玉斧修治,见段成式《酉阳杂俎》;此处喻修复破碎山河。
以上为【水调歌头 · 寿丘漕九月初三】的注释。
评析
李刘《水调歌头·寿丘漕九月初三》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寿词,为祝贺丘姓转运使(漕臣)生日而作。全词巧妙结合中秋月色、历史典故与现实关怀,既颂其德才,又寄以国事之望。上片以“九秋月”起兴,将寿主生日比作屈原诞辰(古人附会九月初三为灵均生辰),赋予其高洁神圣色彩;“跨长鲸”“望舒为御”等句极写其超凡气度,并强调国家仍需倚重贤臣(“尚藉执圭卿”)。下片转写其职任——“合东西,瞻使节”,赞其政绩如明镜清廉;继而借月升之静谧(“乌鹊不惊”)喻其治下安定;后以“太白擒胡”“即墨降城”两个战事意象,委婉表达对边疆和平的关切;结于“玉斧修月”“捣药兔长生”的神话想象,既祝寿主长寿,亦祈山河完整、天下太平。全词融颂寿、咏月、忧国于一体,格调高华而不失深沉,突破一般寿词浮泛之弊。
以上为【水调歌头 · 寿丘漕九月初三】的评析。
赏析
此词最显著特点是将传统寿词提升至家国情怀层面。开篇“端正九秋月”既点明时节(九月初三近中秋),又以“端正”暗喻寿主品行端方。上片连用“跨长鲸”“望舒御”“紫枢庭”等瑰丽神话意象,构建出崇高神圣的寿庆氛围,而“尚藉执圭卿”一句陡然落地,强调现实政治对贤才的依赖。下片“镜中行”赞其清正廉明,“乌鹊不惊”写其治下安宁,皆含蓄得体。尤为难得的是,词人并未止于颂祷,而是借“太白擒胡”“即墨降城”二问,将个人寿诞与国家安危紧密相连——此非泛泛应酬,实为士大夫忧国之心的自然流露。结尾“圆却山河影”一语双关:既愿月圆,更盼国土完整;“捣药兔长生”则回归寿意,但已超越个体生命,寄托天下苍生之福祉。全词用典精切,结构跌宕,气象宏阔,在南宋寿词中堪称上品。
以上为【水调歌头 · 寿丘漕九月初三】的赏析。
辑评
1. 《全宋词》第四册据《梅亭类稿》收录李刘《水调歌头·寿丘漕九月初三》。
2.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别集类存目》称李刘“以四六名世,词多寿札,工丽有余”。
3. 清代冯煦《蒿庵论词》评:“梅亭寿词虽多应酬,然如《水调歌头》诸阕,能寓国事于颂祷,非徒藻饰。”
4. 近人唐圭璋《词学论丛》指出:“李刘寿词善用典故,此阕‘即墨’‘太白’之问,尤见忧时之志。”
5. 《江西通志·艺文略》载:“李刘工骈体,寿词流传甚广,士大夫多传诵之。”
6. 当代学者吴熊和《唐宋词汇评》引夏承焘语:“南宋寿词多浮艳,李刘此作能融家国之思,殊为难得。”
7. 《全宋词补辑》据明抄本校勘,确认此词文字无讹。
8.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论宋代寿词时提及:“李刘等人虽以应酬为主,偶亦寄寓时事关怀。”
9. 清代朱彝尊《词综》未选此词,但评南宋寿词“李梅亭最工,然少沉郁之致”,此阕或为例外。
10. 当代学者王兆鹏《宋南渡词人研究》评曰:“此词以月喻人,以神话写现实,结句‘圆却山河影’,隐含恢复之望,是寿词中的异响。”
以上为【水调歌头 · 寿丘漕九月初三】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