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
廉颇为赵将伐齐,
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
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
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
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
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
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
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
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
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
大王亦幸赦臣。臣窃
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
相如曰:“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
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
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
相如,
相如奉璧奏
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
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
秦王曰:“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
赵王,
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
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
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
大王无意偿
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
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
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赵王恐,
不敢不献。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
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
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
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
相如。
相如至,谓
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
大王乎?臣知欺
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
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
相如去,
秦王因曰:“今杀
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
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
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
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
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赵王畏秦,欲毋行。
廉颇、蔺
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赵王遂行,
相如从。
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
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
赵王好音,请奏瑟。”
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
秦王与
赵王会饮,令
赵王鼓瑟”。蔺
相如前曰:“
赵王窃闻
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
秦王,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
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
秦王。
秦王不肯击缻。
相如曰:“五步之内,
相如请得以颈血溅
大王矣!”左右欲刃
相如,
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
秦王为
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
秦王寿。”蔺
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
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
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
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
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
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
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
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
廉颇争列。已而
相如出,望见
廉颇,
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
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
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
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
秦王之威,而
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
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
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
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是岁,
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
廉颇复伐齐几,拔之。后三年,
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后四年,蔺
相如将而攻齐,至平邑而罢。其明年,赵奢破秦军阏与下。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
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
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
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鈇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
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
于是与
廉颇、蔺
相如同位。
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
相如病笃,赵使
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
廉颇不肯。
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
赵王因以括为将,代
廉颇。蔺
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
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
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
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馀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馀,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
廉颇将,击,
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
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
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
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
廉颇。
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
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赵乃以
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
赵王思复得
廉颇,
廉颇亦思复用于赵。
赵王使使者视
廉颇尚可用否。
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
廉颇,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
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
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
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
廉颇卒死于寿春。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
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
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
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
匈奴以
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
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
李牧,
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馀,
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
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
匈奴数岁无所得。终
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
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
大破杀
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馀岁,
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
廉颇既亡入魏,赵使
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
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
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
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
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剪攻赵,赵使
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
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
李牧、司马尚欲反。
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
李牧。
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
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剪因急击赵,
大破杀赵葱,虏
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
相如引璧睨柱,及叱
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
不敢发。
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