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窗户间透进凉爽的夜气,
公务暂停,朱墨文书暂且搁置。
悠然自得无俗事缠身,
形骸与精神暂脱束缚得自由。
此刻小憩岂非真闲适,
何必辨析心念与行迹是否合一。
以上为【同安官舍夜作二首其二】的翻译。
注释
同安:今福建同安区,朱熹曾任同安主簿
朱墨:指批阅公文用的朱笔和墨笔
翛然:无拘无束貌,语出《庄子·大宗师》“翛然而往”
形神:形体与精神,嵇康《养生论》“形神相亲”
拘役:束缚制约
愒:同“憩”,休息
心与迹:内心想法与外在行迹,源出《晋书·刘聪载记》“心迹相契”
以上为【同安官舍夜作二首其二】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官舍夜憩为切入点,展现理学家对“闲适”境界的独特理解。前两联通过“纳凉气”“散朱墨”的意象转换,构建从公务烦冗到身心解放的过程;后两联引入“形神拘役”的哲学思考,最终以“心迹双忘”完成精神升华。全诗在日常场景中注入深刻理趣,体现宋代理学诗融哲理于生活的典型特征。
以上为【同安官舍夜作二首其二】的评析。
赏析
这首五古堪称朱熹早期理学思想的诗化呈现。诗人抓住官务暂歇的瞬间,展开层层递进的哲思:首联以“纳凉气”对“散朱墨”,暗喻自然之气涤荡人文之累;颔联“翛然”状态既承庄子逍遥意趣,又含儒家“孔颜乐处”精神;颈联“形神罢拘役”尤见理学家功夫,将公务劳形升华为对身心关系的本体思考;尾联更进一层,超越传统“心迹之辨”的哲学命题,直抵天人合一的境界。全诗语言简淡而意蕴深湛,在“吏休”的世俗场景中,既见佛教“放下执着”的智慧,又涵道家“形神相守”的养生观,更不失儒家“知行合一”的终极关怀,完美展现了朱熹融会三教的学术胸襟。这种于公务琐屑中体验宇宙真机的写作方式,开创了后世“官舍诗”的新范式。
以上为【同安官舍夜作二首其二】的赏析。
辑评
明·叶盛《水东日记》卷十五:“晦翁《同安夜作》诗,冲澹中有至味,可见圣人随所处而安然之意。”
清·洪力行《朱子可闻诗集》卷三:“此诗见主簿衙斋真趣,‘形神拘役’四字,说破千古吏人身世。”
清·李光地《榕村语录》卷二十四:“先生同安诗最得中和之气,‘无论心与迹’句,尤见理境澄澈。”
以上为【同安官舍夜作二首其二】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