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魏武帝曹操志在统御天下,却将祢衡视如蝼蚁般轻贱。
黄祖不过是个器量狭小之人,杀害祢衡反而背负千古恶名。
祢衡在吴江写下《鹦鹉赋》,文笔落处超凡出众,才华横溢。
其辞如金玉振响,字字句句仿佛要凌空飞鸣。
猛禽鸷鹗竟啄食孤高的凤凰,千载以来令我心中悲痛难平。
五岳般的愤懑郁结于方寸之心,深沉之痛如何能够平息?
才华如此高绝,终究无处施展;识见浅薄者却敢以天命之名加刑于他。
直到今日那长满芳草的沙洲上,连兰草蕙草都不忍心再生长。
以上为【望鹦鹉洲怀祢衡】的翻译。
注释
1. 鹦鹉洲:长江中的沙洲,因祢衡作《鹦鹉赋》而得名,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西南江中。
2. 祢(mí)衡:东汉末文学家,字正平,才华出众但性情刚傲,先后触怒曹操、刘表,终被江夏太守黄祖所杀。
3. 魏帝:指曹操。曹操死后被追尊为魏武帝。营八极:意谓谋图统一天下,掌控八方。
4. 蚁观一祢衡:把祢衡看得像蚂蚁一样微不足道。比喻曹操轻视人才。
5. 黄祖:东汉末江夏太守,性急狭隘,因祢衡出言讥讽而将其杀害。
6. 斗筲(dǒu shāo)人:比喻器量狭小、才德低劣之人。斗与筲皆为容量小的器具。
7. 吴江赋鹦鹉:指祢衡在黄射(黄祖之子)宴会上即席作《鹦鹉赋》,文采斐然,举座叹服。
8. 锵锵振金玉:形容文章辞藻华美,声韵铿锵,如金玉相击。
9. 鸷鹗(zhì è)啄孤凤:鸷鹗为猛禽,喻残害贤良的小人;孤凤喻祢衡,象征高洁才士。
10. 兰蕙不忍生:谓高洁之花草亦因悲悯而不愿在此地生长,极言哀伤之深。
以上为【望鹦鹉洲怀祢衡】的注释。
评析
李白此诗借吊怀东汉末年才士祢衡,抒发自己对怀才不遇、贤者遭戮的深切悲愤。全诗以历史人物为镜,映照现实中的不公与压抑,情感激越,气势奔放,典型体现了李白诗歌“豪中见悲”的艺术风格。诗人通过对祢衡命运的追思,既表达了对英才陨落的痛惜,也暗含了自身仕途困顿、抱负难伸的愤懑。结构上由史入情,层层推进,结尾以自然景物的“不忍生”作结,极富象征意味,深化了哀悼之情。
以上为【望鹦鹉洲怀祢衡】的评析。
赏析
本诗为李白借古抒怀的代表作之一,情感浓烈,笔力雄健。开篇以“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形成强烈对比,凸显曹操虽有雄图却不能容才的讽刺。继而指出真正杀害祢衡的是“斗筲”之辈黄祖,而使其蒙冤受戮,更显世道不公。中间四句盛赞祢衡《鹦鹉赋》之才,“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不仅写出其文采飞扬,更赋予文字以生命与动感,极具李白式的浪漫想象。
“鸷鹗啄孤凤”一句意象奇崛,以自然界的弱肉强食隐喻政治迫害,悲慨淋漓。“五岳起方寸”极言内心郁结之重,将无形之痛具象化为山岳压心,极具张力。结尾“兰蕙不忍生”更是神来之笔,以草木有情反衬人事无情,使哀思绵延于天地之间。全诗融史实、抒情、象征于一体,展现了李白七言古诗雄奇悲壮的艺术境界。
以上为【望鹦鹉洲怀祢衡】的赏析。
辑评
1. 《唐诗别裁》评:“通篇悲歌慷慨,为才人吐气,非徒吊古也。”
2. 《李太白全集辑注》引清人王琦语:“此诗托兴祢衡,实自伤其不容于时也。‘才高竟何施’二语,乃太白一生写照。”
3. 《唐宋诗醇》评曰:“词气激昂,如骏马初下坡,不可羁勒。其感愤之怀,溢于言表。”
4. 《昭昧詹言》评:“起势突兀,收束沉痛。中间写才情、写被害,皆有风骨。”
5. 《历代诗话》引《养一斋诗话》:“太白此作,以气为主,以情运史,故能动人心魄。‘兰蕙不忍生’五字,足令读者掩卷而叹。”
以上为【望鹦鹉洲怀祢衡】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