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

深入解读经典诗词,感受字里行间的意境与情感。

随园食单 · 水族无鳞单

鱼无鳞者,其腥加倍,须加意烹饪;以姜、桂胜之。
作《水族无鳞单》 【汤鳗】 鳗鱼最忌出骨。
因此物性本腥重,不可过于摆布,失其天真,犹鲥鱼之不可去鳞也。
清煨者,以河鳗一条,洗去滑涎,斩寸为段,入磁罐中,用酒水煨烂,下秋油起锅,加冬腌新芥菜作汤,重用葱、姜之类,以杀其腥。
常熟顾比部家,用纤粉、山药干煨,亦妙。
或加作料直置盘中蒸之,不用水。
家致华分司蒸鳗最佳。
秋油、酒四六兑,务使汤浮于本身。
起笼时,尤要恰好,迟则皮皱味失。
【红煨鳗】 鳗鱼用酒、水煨烂,加甜酱代秋油,入锅收汤煨干,加茴香大料起锅。
有三病宜戒者:一皮有皱纹,皮便不酥;一肉散碗中,箸夹不起;一早下盐豉,入口不化。
扬州朱分司家制之最精。
大抵红煨者以干为贵,使卤味收入鳗肉中。
【炸鳗】 择鳗鱼大者,去首尾,寸断之。
先用麻油炸熟,取起;另将鲜蒿菜嫩尖入锅中,仍用原油炒透,即以鳗鱼平铺菜上,加作料煨一炷香。
蒿菜分量,较鱼减半。
【生炒甲鱼】 将甲鱼去骨,用麻油炮炒之,加秋油一杯、鸡汁一杯。
此真定魏太守家法也。
【酱炒甲鱼】 将甲鱼煮半熟,去骨,起油锅炮炒,加酱水、葱、椒,收汤成卤,然后起锅。
此杭州法也。
【带骨甲鱼】 要一个半斤重者,斩四块,加脂油三两,起油锅煎两面黄,加水、秋油、酒煨;先武火,后文火,至八分熟加蒜,起锅用葱、姜、糖。
甲鱼宜小不宜大。
俗号“童子脚鱼”才嫩。
【青盐甲鱼】 斩四块,起油锅炮透。
每甲鱼一斤,用酒四两、大茴香三钱、盐一钱半,煨至半好,下脂油二两;切小豆块再煨,加蒜头、笋尖,起时用葱、椒,或用秋油,则不用盐。
此苏州唐静涵家法。
甲鱼大则老,小则腥,须买其中样者。
【汤煨甲鱼】 将甲鱼白煮,去骨拆碎,用鸡汤、秋油、酒煨汤二碗,收至一碗,起锅,用葱、椒、姜末糁之。
吴竹屿制之最佳。
微用纤,才得汤腻。
【全壳甲鱼】 山东杨参将家,制甲鱼去首尾,取肉及裙,加作料煨好,仍以原壳覆之。
每宴客,一客之前以小盘献一甲鱼。
见者悚然,犹虑其动。
惜未传其法。
【鳝丝羹】 鳝鱼煮半熟,划丝去骨,加酒、秋油煨之,微用纤粉,用真金菜、冬瓜、长葱为羹。
南京厨者辄制鳝为炭,殊不可解。
【炒鳝】 拆鳝丝炒之,略焦,如炒肉鸡之法,不可用水。
【段鳝】 切鳝以寸为段,照煨鳗法煨之,或先用油炙,使坚,再以冬瓜、鲜笋、香蕈作配,微用酱水,重用姜汁。
【虾圆】 虾圆照鱼圆法。
鸡汤煨之,干炒亦可。
大概捶虾时不宜过细,恐失真味。
鱼圆亦然。
或竟剥夺虾肉以紫菜拌之,亦佳。
【虾饼】 以虾捶烂,团而煎之,即为虾饼。
【醉虾】 带壳用酒炙黄,捞起,加清酱、米醋煨之,用碗闷之。
临食放盘中,其壳俱酥。
【炒虾】 炒虾照炒鱼法,可用韭配。
或加冬腌芥菜,则不可用韭矣。
有捶扁其尾单炒者,亦觉新异。
【蟹】 蟹宜独食,不宜搭配他物。
最好以淡盐汤煮熟,自剥自食为妙。
蒸者味虽全,而失之太淡。
【蟹羹】 剥蟹为羹,即用原汤煨之,不加鸡汁,独用为妙。
见俗厨从中加鸭舌,或鱼翅,或海参者,徒夺其味而惹其腥恶,劣极矣!
【炒蟹粉】 以现剥现炒之蟹为佳。
过两个时辰,则肉干而味失。
【剥壳蒸蟹】 将蟹剥壳,取肉、取黄,仍置壳中,放五六只在生鸡蛋上蒸之。
上桌时完然一蟹,惟去爪脚。
比炒蟹粉觉有新色。
杨兰坡明府,以南瓜肉拌蟹,颇奇。
【蛤蜊】 剥蛤蜊肉,加韭菜炒之佳。
或为汤亦可。
起迟便枯。
【蚶】 蚶有三吃法。
用热水喷之,半熟去盖,加酒、秋油醉之;或用鸡汤滚熟,去盖入汤;或全去其盖,作羹亦可。
但宜速起,迟则肉枯。
蚶出奉化县,品在蛼螯、蛤蜊之上。
【蛼螯】 先将五花肉切片,用作料闷烂。
将蛼螯洗净,麻油炒仍将肉片连卤烹之。
秋油要重些,方得有味。
加豆腐亦可。
蛼螯从扬州来,虑坏则取壳中肉,置猪油中,可以远行。
有晒为干者,亦佳。
入鸡汤烹之,味在蛏干之上。
捶烂蛼螯作饼,如虾饼样,煎吃加作料亦佳。
【程泽弓蛏干】 程泽弓商人家制蛏干,用冷水泡一日,滚水煮两日,撤汤五次。
一寸之干,发开有二寸,如鲜蛏一般,才人鸡汤煨之。
扬州人学之,俱不能及。
【鲜蛏】 烹蛏法与蛼螯同。
单炒亦可。
何春巢家蛏汤豆腐之炒,竟成绝品。
【水鸡】 水鸡去身用腿,先用油灼之,加秋油、甜酒、瓜、姜起锅。
或拆肉炒之,味与鸡相似。
【熏蛋】 将鸡蛋加作料煨好,微微熏干,切片放盘中,可以佐膳。
【茶叶蛋】 鸡蛋百个,用盐一两,粗茶叶煮两枝线香为度。
如蛋五十个,只用五钱盐,照数加减。
可作点心。

翻译

展开更多

拼音版

展开更多

袁枚作品

推荐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