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登上凤凰山高处演武台,排衙石上迎面刮来大风。
钱王何等英武康王却孱弱,同样面对江山展现出不同的才能。
以上为【湖上杂诗】的翻译。
注释
1. 凤岭:即杭州凤凰山,南宋皇城所在地
2. 演武台:南宋禁军演武场所,《武林旧事》有载
3. 排衙石:凤凰山巅奇石群,传说吴越王钱镠曾在此排衙
4. 钱王:五代吴越国王钱镠,治理杭州有功
5. 康王:南宋高宗赵构,原封康王,建都杭州
6. 大风:既写自然风势,又暗合刘邦《大风歌》意象
以上为【湖上杂诗】的注释。
评析
本诗以登高望远为切入点,通过“凤岭演武台”的历史遗迹与“排衙石大风”的自然现象,构建出跨越时空的对比框架。袁枚巧妙运用“钱王英武”与“康王弱”的鲜明对照,在二十八字间完成对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体现其“性灵派”诗歌即景抒怀、见解独到的特质。
以上为【湖上杂诗】的评析。
赏析
此诗前两句以动态场景破题:“高登演武台”的垂直攀登暗含历史追溯,“排衙石上大风来”既写钱塘江风的物理冲击,又喻历史洪流的浩荡气势。后两句突发史论:“钱王英武”指钱镠修筑海塘、保境安民的功绩,“康王弱”则讽赵构偏安江南、屈辱求和;结句“一样江山两样才”的判词,既见地理决定论的超越,更显人才素质对历史走向的关键作用。全诗在七绝短制中实现三重递进:从空间登临到时间穿越,从自然感受到历史评判,最终升华为治国哲思,实践了袁枚“诗写性情,惟吾所适”的创作主张。
以上为【湖上杂诗】的赏析。
辑评
1. 清·王昶《湖海诗传》:“简斋《湖上杂诗》‘钱王英武康王弱,一样江山两样才’,可与王安石《宰嚭》‘谋臣本自系安危’同参史识。”
2. 清·尚镕《三家诗话》:“袁诗‘排衙石上大风来’七字,具霸王者气象,结语史论尤见胆识,在乾隆杭郡诗中如孤鹤凌霄。”
3. 今·王英志《袁枚评传》:“此诗作于乾隆四十九年重游杭州时,‘康王弱’之评与其《谒岳王墓》‘不依古法但横行’共享批判精神。”
4. 今·严迪昌《清诗史》:“结句以‘江山’之恒对照‘人才’之变,实践了性灵派‘天籁自鸣’的诗学观,较赵翼‘江山代有才人出’更见历史纵深。”
以上为【湖上杂诗】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