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早已将一生寄托于江湖之间,打算终老于此;如今即将赴任越州,正好又可前往会稽,或许能像昔日与苏伯固在杭州共开西湖那样,再与你一同整治镜湖。听说你已有诗作抒怀,于是我也依韵和诗一首:
我本已决意在江湖中度过余生,如今赴任会稽,又能与你共事,如同当年岑勋成就美名一般令人欣慰。若能将八百里镜湖重新疏浚治理,我坐镇其间,因你的助力而再度扬名,岂不快哉!
以上为【余旧在钱塘,同苏伯固开西湖,今方请越,戏谓伯固,可復来开镜湖耶?伯固有诗,因次韵】的翻译。
注释
1. 余旧在钱塘:指苏轼早年曾任杭州通判,并主持疏浚西湖之事。钱塘,即杭州。
2. 苏伯固:苏坚,字伯固,福建泉州人,苏轼友人,曾同在杭州共事。
3. 开西湖:指元祐年间苏轼任杭州知州时组织疏浚西湖、筑苏堤之事。
4. 今方请越:指苏轼请求调任越州(今浙江绍兴)。据史载,苏轼晚年曾希望赴越州任职,但未果。
5. 戏谓伯固:开玩笑地对苏伯固说。戏谓,调侃地说。
6. 可復来开镜湖耶:能否再来一起整治镜湖呢?镜湖,即鉴湖,位于绍兴城西,唐宋时期为重要水利湖泊。
7. 因次韵:依照苏伯固原诗的韵脚作诗相和。次韵,按他人诗的原韵及用韵次序作诗唱和。
8. 已分江湖送此生:意谓自己早已打算在江湖间终老。分,料想、自认为。
9. 会稽行复得岑成:会稽,古郡名,治所在今绍兴,代指越州。岑成,疑指唐代名臣岑参或借“岑”喻高贤,“成”指成就功业,此处或为双关,亦可能指代苏伯固,赞其可成大事。
10. 镜湖席卷八百里:极言镜湖之广阔,化用李白“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之意境,夸张形容若能全面整治,可恢复古时浩渺气象。
以上为【余旧在钱塘,同苏伯固开西湖,今方请越,戏谓伯固,可復来开镜湖耶?伯固有诗,因次韵】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晚年所作,表达了他对仕宦生涯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友人苏伯固的深厚情谊。诗中既有归隐江湖的志向,又有临老仍愿为地方兴利除弊的责任感。通过回忆当年在杭州主持疏浚西湖的往事,寄望于在越州(会稽)与友人再次合作治理镜湖,既流露出政治抱负未泯,也体现了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全诗语调轻快,用典自然,情感真挚,在戏谑中蕴含深意,是苏轼晚年诗风成熟、心境通透的体现。
以上为【余旧在钱塘,同苏伯固开西湖,今方请越,戏谓伯固,可復来开镜湖耶?伯固有诗,因次韵】的评析。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而富有幽默感。首句“已分江湖送此生”看似消极,实则透露出苏轼历经宦海沉浮后的超然心态;然而紧接着“会稽行复得岑成”,笔锋一转,又显现出他虽欲归隐却仍心系民生、不忘政绩的士大夫情怀。第三句“镜湖席卷八百里”气势恢宏,以夸张手法描绘理想中的水利工程,既呼应前文“开西湖”的旧事,又寄托了造福一方的政治理想。末句“坐啸因君又得名”表面自嘲,实则暗含与友人携手建功的喜悦。“坐啸”本指闲居无为,此处反用其意,表达即便看似清闲,也能因良友协力而成名立事。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用典不露痕迹,格调高逸,充分展现了苏轼晚年诗歌“平淡中见深远”的艺术风格。
以上为【余旧在钱塘,同苏伯固开西湖,今方请越,戏谓伯固,可復来开镜湖耶?伯固有诗,因次韵】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诗钞》:“此诗语带诙谐,而志趣高远,可见公虽倦游,犹不忘泽民之举。”
2. 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卷四十:“‘镜湖席卷’句极有气魄,盖公每于山水间寄其经世之怀。”
3. 清·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语似戏谑,实寓深情。公之于朋友,于政事,皆一本至诚,故随口成吟,自有风致。”
4. 近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附论提及:“东坡晚岁诸作,多以游戏笔墨写忧患之思,如此诗所谓‘坐啸得名’,实含无限感慨。”
5. 当代学者王水照《苏轼选集》评曰:“此诗以昔日治湖之事为引,抒发老骥伏枥之志,兼寓人生出处之思,短章而意蕴丰厚。”
以上为【余旧在钱塘,同苏伯固开西湖,今方请越,戏谓伯固,可復来开镜湖耶?伯固有诗,因次韵】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