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正午时分,帘幕高卷,阳光静照,室内清幽宁静;暖风轻拂,草木繁茂,生机盎然,仿佛沉醉于夏日的熏风之中。谁曾想到,皇太妃仍保有恭谨节俭的美德,亲自抽出彩线,参与养蚕织绣之事。
以上为【皇太妃阁五首】的翻译。
注释
1. 皇太妃阁:指供奉或居住皇太妃的宫阁,此处为一组宫中应节诗的题名。
2. 午景:正午的阳光。
3. 帘栊(lián lóng):窗帘与窗棂,泛指门窗的装饰,此处代指居室。
4. 熏风:和暖的南风,多指夏季之风。
5. 草木酣:形容草木在充足的阳光和暖风中生长旺盛,如同沉醉一般。
6. 恭俭德:恭敬节俭的美德,古代对后妃德行的重要要求。
7. 彩缕:彩色丝线,象征女红、纺织之事。
8. 出亲蚕:亲自参与养蚕或与蚕事相关的礼仪活动。“亲蚕”是古代后妃重要的礼仪,象征劝课农桑、倡导勤俭。
以上为【皇太妃阁五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皇太妃阁五首》之一,以清新淡雅之笔触描绘宫廷夏日景象,并借景抒怀,赞颂皇太妃勤俭恭德之美。前两句写景,营造出安详和煦的氛围;后两句转入人事,通过“彩缕出亲蚕”这一细节,突出皇太妃躬行节俭、不忘本务的品德。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宫廷诗中对德行的推崇与文人对礼制精神的敬重。
以上为【皇太妃阁五首】的评析。
赏析
这首小诗结构精巧,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言事,情景交融。首句“午景帘栊静”以视觉入手,刻画出宫廷午间的静谧氛围;次句“薰风草木酣”转为触觉与整体感受,用“酣”字赋予自然以生命情感,使景物充满生机。后两句笔锋一转,由外景引入内德,通过“谁知”二字引出惊叹——在富贵深宫之中,竟仍有皇太妃躬行节俭、亲理蚕桑之事。这种反差增强了赞美力度。“彩缕出亲蚕”不仅是一个动作描写,更是一种象征,体现儒家所推崇的“妇功”与“德治”理念。苏轼以平实语言传达深刻礼教内涵,体现了其诗歌“寓理于景”的艺术特色。
以上为【皇太妃阁五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组诗应节而作,语意温厚,不事雕琢,而德音宛然。”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六:“‘草木酣’三字新警,非俗笔可到。后二句归到德行,不露痕迹,得讽谕之体。”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苏诗于此等题,能化板为活,以景带情,故不腐。”
4.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校注本按语:“皇太妃阁诸诗皆端午应制之作,此首尤见清雅,托意深远。”
以上为【皇太妃阁五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