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参差水荇摇动绿波,一池蛇影吓得群蛙噤声。
野鹤因风饥饿仍舞,山栀积雨病弱不开花。
名利场上争斗多,门前每日蛮触动干戈。
不知还有槐安国存在,梦醒南柯日头尚未西斜。
以上为【鹧鸪天 · 睡起即事】的翻译。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醉梅花》、《剪朝霞》、《骊歌一叠》等。双调,五十五字,平韵。或说调名取自唐·郑嵎「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诗句。然唐、五代词中无此调。调始见于宋代宋祁之作。
水荇参差:《诗经·周南·关雎》有「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荇菜,多年生草本,生于淡水湖泊或池沼中。茎细长,叶对生,椭圆形,表面绿色,背面紫色,漂浮水上。根生水底。夏季开花,黄色。嫩叶可食。叶及根皆可入药,有解热利尿之功。亦可作饲料或绿肥。
蛮触:《庄子·卷二十五·〈杂篇·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槐安国:此用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谓东平淳于棼(fén)者,吴楚游侠之士。家住广陵郡东十里,所居宅南有大古槐一株,枝干修密,清阴数亩。一日酒醉,梦有二紫衣使者邀彼至槐安国,至则尚公主,并奉命为南柯郡太守。凡二十馀年,郡政大理。梦醒时日尚未斜,往寻梦中所至之地,则古槐一蚁穴;所谓南柯郡者,仅一南向槐枝而已。俗称南柯梦,即本此。
水荇:水生植物,《诗经·关雎》“参差荇菜”
蛇影:杯弓蛇影典故,《晋书·乐广传》“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
山栀:常绿灌木,白居易《咏栀子树》“色凝琼树倚,香似玉京来”
蛮触:《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
槐安国:唐传奇《南柯太守传》中蚁穴幻化的国度
南柯:淳于棼梦入槐安国享尽荣华,醒见槐下蚁穴
以上为【鹧鸪天 · 睡起即事】的注释。
评析
此词以比兴手法构建寓言世界。上阕通过“水荇动波-蛇影噤蛙”的生态链,暗喻政治高压下的生存恐惧;“野鹤饥舞-山栀病花”的异常景象,影射志士失意与生机压抑。下阕直指“名利场”为“蛮触干戈”的根源,化用《庄子》蜗角之争典故;结句“槐安国”“南柯梦”双重叠加,将现实争斗彻底虚化为蚁穴梦幻,体现辛弃疾晚年在洞察世事后的超然智慧。
以上为【鹧鸪天 · 睡起即事】的评析。
赏析
这首词的艺术特质体现在三个层面:象征系统上,自然意象(蛇影/群蛙)与神话意象(蛮触/槐安)构成双重隐喻网络,共同指向现实政治的病态;时空结构上,从“睡起”的物理时空延伸到“南柯梦”的心理时空,再通过“日未斜”的回转,形成现实与梦幻的环形叙事;哲学境界上,经历“梦觉”后的清醒认知,既是对“四十三年,望中犹记”(《永遇乐》)的毕生执着的超越,也是“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的无奈之后的彻悟。
以上为【鹧鸪天 · 睡起即事】的赏析。
辑评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稼轩《鹧鸪天》‘门前蛮触日干戈’七字,写尽末世名利场中情状,冷峭处直透骨髓。”
近代·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此词作于庆元党禁时期,‘蛇影噤蛙’喻言禁网森严,‘山栀病花’自况处境艰难,通篇比兴为稼轩词中别调。”
当代·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辛弃疾用‘蛮触’‘槐安’两个典故重叠,把庄子哲学的冷峻与唐人小说的奇幻结合,创造出具现代荒诞意识的艺术境界。”
以上为【鹧鸪天 · 睡起即事】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