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在这惆怅的离别之日,我徘徊在岔路之前。
归去的人凝望着孤立的树木,单骑随着秋蝉的鸣声远去。
平素与天下贤士交往,最赞许你们兄弟的才德。
正当施展抱负的大好时机,启程吧切莫虚度光阴。
以上为【送韩九】的翻译。
注释
1. 韩九:高适友人,排行第九,名未详,或为韩愈族先
2. 裴回:同"徘徊",《荀子·礼论》"则必徘徊焉"
3. 岐路:岔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为在歧路"
4. 秋蝉:秋季蝉鸣,卢照邻《长安古意》"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5. 天下士:国中杰出人物,《史记·鲁仲连列传》"所贵于天下士者"
6. 良时:建功立业之时机,李陵《答苏武书》"欲以求功于当世"
以上为【送韩九】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高适赠别友人之作,在萧瑟秋景中寄寓深挚的劝勉之情。前两联通过"惆怅别离"与"匹马秋蝉"的意象组合,勾勒出苍凉的送别场景;后两联以"许君兄弟贤"的真诚推许,转入"良时莫徒然"的积极劝诫。全诗在二十字间完成从离愁别绪到功业激励的情感转换,展现盛唐士人昂扬的精神风貌。
以上为【送韩九】的评析。
赏析
本诗体现高适边塞诗之外的另一种风格。首联"惆怅"与"裴回"构成心境与动作的双重写照,延续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抒情传统。颔联"归人望独树"以极简笔法创造画意:孤树既是实景又成精神象征,与王维"长河落日圆"的构图异曲同工;"匹马随秋蝉"则通过视觉(匹马)与听觉(秋蝉)的通感,营造出空阔的秋日意境。颈联突转议论,"常与天下士"的广阔交游与"许君兄弟贤"的特例推许,既见诗人识人之明,更显对韩氏昆季的期许之深。尾联"良时正可用"的直白劝勉,既契合盛唐积极用世的时代精神,又暗含诗人自身"四十犹聚萤"的功业焦虑。全诗通过场景收缩(岐路-独树-秋蝉)到境界开拓(天下士-良时-行矣)的结构设计,在尺幅间展现宏阔的人生视野。
以上为【送韩九】的赏析。
辑评
1. 明·高棅《唐诗品汇》:“达夫(高适字)此诗‘归人望独树’句,真得陶谢山水清趣,在盛唐送别体中别具一格”
2.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常与天下士’二语,器识宏远,已是奏议中佳句”
3. 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后四句直抒胸臆,慷慨激昂,燕赵悲歌遗响犹存”
4. 近人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此诗当作于开元二十年前后,诗中‘良时正可用’之期许,与同时期《别韦参军》‘二十解书剑’一脉相承”
以上为【送韩九】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