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重阳节物令我心惊两鬓花白,东篱边空自徘徊却未见菊花开放。
人生百年将近半百而仕途三度停滞,家中的五亩田园已然荒芜人在天涯。
哪会有白衣人携酒前来叩门,自从头戴乌帽便总是倾斜独坐。
真成了独自枯坐空自搔首,门外杨柳萧瑟暮鸦聒噪不休。
以上为【重阳】的翻译。
注释
节物:应节的物品。
鬓华:花白的鬓髮。
仕三已:谓多次罢官。
剥啄: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
一从:完全听任。
乌帽:乌纱帽。
搔首: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
1. 节物:应季节出现的景物
2. 两鬓华:两鬓花白
3. 东篱: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4. 仕三已:三度罢官,《论语》有“三已之”
5. 五亩就荒:家园荒芜,《孟子》“五亩之宅”
6. 白衣:童仆,此处化用陶渊明白衣送酒典故
7. 剥啄:叩门声
8. 乌帽:隐士常戴的黑帽
9. 攲斜:倾斜
10. 搔首:焦虑状,《诗经》“搔首踟蹰”
以上为【重阳】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重阳无菊的异常现象为切入点,通过“仕三已”“五亩荒”的人生困境与“白衣剥啄”“乌帽攲斜”的典象运用,在节令感怀中注入深沉的身世之悲。尾联“门柳暮鸦”的萧瑟意象,将个体生命的困顿与自然节律的无情熔铸成盛唐诗人特有的苍茫境界。
以上为【重阳】的评析。
赏析
高适此诗作于天宝年间未达时,展现其边塞诗之外的另一重沉郁诗风。首联“节物惊心”直追杜甫“感时花溅泪”,而“东篱未花”更在陶渊明意象中翻出新意,暗示人生际遇连赏菊的基本条件都已丧失。颔联数字对仗尤见功力,“百年将半”与“五亩就荒”构成生命历程与生存空间的双重坍塌,而“仕三已”的宦海浮沉与“天一涯”的地理隔绝,共同编织成盛唐士人典型的生存困境。颈联反用陶渊明“白衣送酒”典故,“岂有”的强烈否定与“一从”的持续状态形成因果链,揭示出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尾联以“独坐搔首”的经典焦虑姿态,配合“门柳暮鸦”的视听双重压迫,最终在个体生命与自然节律的对抗中,完成对“时不我与”这一永恒命题的盛唐诠释。
以上为【重阳】的赏析。
辑评
1. 明·高棅《唐诗品汇》:“达夫‘百年将半仕三已’句,实开少陵‘纨绔不饿死’先声”
2.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东篱空绕未开花’较靖节‘采菊东篱下’更见悲慨,是盛唐人逆转典故法”
3.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五六句用事妙在无痕,结句写景正为‘惊心’二字添毫”
4. 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此诗当作于天宝八载封丘尉任上,诗中‘乌帽’意象可见其归隐之思”
5.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适将鲍照《拟行路难》的激愤转化为唐诗的浑融,此诗可窥其转折轨迹”
以上为【重阳】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