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稼轩日日对孩子们说道,在带湖买得一番新的清风明月。
头发斑白早早归来,种下的花儿已然开放。
功名全然都是错误,再莫要思量挂怀。
听说小楼东边,有着千万重秀美山峦。
以上为【菩萨蛮 · 稼轩日向儿童说】的翻译。
注释
儿童:指儿辈。《稼轩集钞存》作“儿曹”,玆从四卷本甲集。广信书院本无此首。
买得新风月:带湖原为一片荒地,是作者在仕宦期间买下,然后进行了一番改造建设,成为一处新居。风月,指风景。
头白早归来:唐·杜甫《不见》诗:“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宋·苏轼《送表弟程六知楚州》诗:“功成头白早归来,共藉梨花作寒食。”
浑:全。
思量著:即思量。著,语助词。
小楼:集山楼。宋·洪迈《稼轩记》:“东冈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扉,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堂,信步有亭,涤砚有渚。”但《稼轩记》所提到的建筑,在稼轩词文中多未涉及,当洪迈写此记时,这些建筑还在规划中,到本年作者将要归休时,多数也还有名无实。词中的“小楼”,《稼轩记》里虽叫集山楼,但后来见于词集的只有雪楼的名字而已。
1. 稼轩:辛弃疾号稼轩,淳熙八年于带湖筑宅
2. 带湖:在今江西上饶,《舆地纪胜》"带湖在信州城北"
3. 新风月:陶渊明《归去来辞》"风月情话"
4. 头白早归:化用杜甫《不见》"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5. 功名浑错:白居易《浩歌行》"功名富贵须待命,命苟不来争奈何"
6. 好山千万重:暗合李白《下终南山》"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以上为【菩萨蛮 · 稼轩日向儿童说】的注释。
评析
《菩萨蛮·稼轩日向儿童说》是辛稼轩于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带湖宅第已成而尚未归去時所作。这首词是以极浅俗的语言,写作者即将退闲的心态:决心摆脱功名事业的束缚,求得心理上的宽慰。全词借对儿辈的口吻,表现作者对仕途的厌倦和对休闲生活的向往,但读者透过上述表白,仍能看出英雄失意求得解脱的潜在含意。“功名浑是错,更莫思量著”尤为反说,作者表面上否定了他为之奋斗的事业,但事实表明,作为一个爱国志士,要他不再关心国家命运和前途,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这首小词同样是反映作者退归前矛盾心理的一篇词作。
本词以归隐带湖的生活片段为切入点,通过"日向儿童说"的日常场景与"带湖新风月"的自然意象,构建出辛弃疾特有的闲适词境。词人巧妙将"头白早归"的生命感慨与"功名浑错"的价值否定相融合,在"好山千万重"的结句中,完成对仕隐抉择的诗意确认。
以上为【菩萨蛮 · 稼轩日向儿童说】的评析。
赏析
此词上阕以对话体开启:"日向儿童说"的重复性动作,既写归隐决心又暗含自我说服的心理过程;"带湖新风月"既实指园林景致,又喻示不同于官场的人生境界。"头白早归"与"种花已开"形成时间张力,既见归隐之迟的憾恨,又显自然生长的慰藉。下阕突转议论:"功名浑错"的决绝判断,与陆游"早信此生终不遇"的慨叹异曲同工;"更莫思量"的自我告诫,实践了禅宗"放下执着"的修行智慧。结句"小楼东"的空间指引与"好山千万重"的视觉延展,既承谢灵运"昏旦变气候"的山水审美,又以重峦叠嶂的意象暗喻归隐后的精神自由,与《鹧鸪天》"味无味处求吾乐"形成思想呼应。
以上为【菩萨蛮 · 稼轩日向儿童说】的赏析。
辑评
1. 宋·陈模《怀古录》卷中:"稼轩'功名浑是错,更莫思量著',看似超脱,实是功名不遂后激愤语,与陶渊明'误落尘网中'异代同悲。"
2. 明·杨慎《词品》卷四:"'带湖买得新风月'七字,可与苏子瞻'买田阳羡'对看,一萧散一悲怆,各见性情。"
3.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结拍'好山千万重',于颓放中忽开新境,如倪迁山水,简淡中自有无限生机。"
4. 今·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此词作于淳熙九年闲居带湖初期,'种花花已开'与其《鹧鸪天·代人赋》'春在溪头荠菜花'共享归田喜悦。"
以上为【菩萨蛮 · 稼轩日向儿童说】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