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一首《阳关》曲感情多么深厚啊,知道你又想去秦川。要离去的人挽留不住啊。回望分手的地方,因为天飘降霏霏的雾,看不见孤城。
估计到达目的地时,正是暮春时节,长安花落如雨。古老的关隘杨柳絮刚刚飘飞。渐渐看见下属官员左手握刀,祷脚塞在鞾筒裏到郊外夹道欢迎你。谁能比得上王文度被父亲搂抱着坐在膝上这样的美事呢。
版本二:
一曲《阳关三叠》寄予了多少深情,我深知你将要启程前往秦川探望亲人。纵然有白马黑衣相留,也挽留不住你归心似箭的脚步;回望来路,孤城已在迷蒙的风雪中隐没不见。
等到你抵达长安时,那里的春花将如雨般盛开,而故乡旧关的杨柳才刚刚飘起轻絮。沿途渐渐可见官员列队持刀迎候,又有谁能够像你这般荣耀?谁能比得上你,如同晋代王文度那样备受父亲宠爱,常坐于膝上,风流倜傥,为人称羡。
以上为【渔家傲 · 送张元康省亲秦川】的翻译。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有用以作「十二月鼓子词」者。《清真集》入「般涉调」。明蒋氏《九宫谱目》入「中吕引子」。作为曲调,原用於佛曲、道曲。宋·吴虎臣《能改斋漫录·卷二·〈事始·八相太常引〉》:「而南方释子作《渔父》、《拨棹子》、《渔家傲》、《千秋岁》唱道之辞。」《渔家傲》词牌创调者当为北宋范文正。《乐府纪闻》:「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Tiáo)霅(Zhà)间,作《渔歌子》。」按张志和所作「西塞山前白鹭飞」一词,亦名《渔父词》,其调之曲拍,不传於後世。而唐宋词人,又多有《渔家乐》之作,其为描写渔人生活之词则同。至范文正乃有本调之创,题义盖与《渔家乐》无二致也。《东轩笔录》云:「范文正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曲,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尝呼为『穷塞王』之词。及王尚书素出守平凉。文忠亦作《渔家傲》一首以送之。」故范文正创是调,明矣;惟所咏者渐涉於泛耳。按是调名取自晏同叔词之「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如杜安世词三声叶韵,蔡申道词添字者,皆变体也。外有《十二个月鼓子词》,其十一月、十二月起句俱多一字。欧阳文忠词云:「十一月,新阳排寿宴。十二月,严凝天地闭。」欧阳圭斋词云:「十一月,都人居暖阁。十二月,都人供暖箑。」此皆因月令,故多一字,非添字体也。此调为重头曲,其基本句式为七言句,每阕实由「仄仄平平平仄仄」与「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式重叠,第三句下嵌入一个三字句「平仄仄」句式组成;每句用韵,声律近於七言仄韵诗体,而仄韵密集,故於流畅中有低沉压抑之声情。
「送张元康省亲秦州」: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送张元唐省亲秦州」,又元延祐本「秦州」下原注:「或作『秦亭』」
张元康:龙榆生笺:「未详。」疑为张果之,宋英宗治平元年(西元一〇六四年)凤翔监承事,宋神宗熙宁五年(西元一〇七二年)台州黄岩令。
《阳关》:傅子立注:「唐王摩诘诗:『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今人多画为图,谓之《阳关图》,即此曲。」刘尚荣按:「句见《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入乐府後题作《渭城曲》。宋李龙眠有白描《阳关图》,见《宣和画谱》。」
秦川:龙榆生笺:「卢升之《於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关山悲蜀道,花鸟忆秦川。』」
白马皂貂:龙榆生笺:「杜子美《至後》诗:『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武伯苍《送张六谏议归朝》诗:『诏书前日下丹霄,头戴儒冠脱皂貂。』」傅子立注:「『皂貂』,黑貂裘也。」
「孤城不见天霏雾」句:傅子立注:「杜子美《塞上》诗:『孤城隐雾深。』」刘尚荣按:「《塞上》诗中无此句。句出《野望》,见《九家集注杜诗·卷二十》。傅注误标诗题。」天霏雾,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天霖雾」。
花似雨:傅子立注:「李长吉诗:『桃花乱落如红雨。』」刘尚荣按:「句出《将进酒》。」
故关:明吴讷钞本作「故园」。
靴刀:一種置於靴中之短刀。傅子立注:「唐制,诸府帅见大府帅,皆戎服,左握刀,右属弓矢,帕首裤靴,迎於道左。『』」刘尚荣按:「参见韩昌黎《送郑尚书序》,见《文苑英华·卷七百三十》。」
膝上王文度:傅子立注:「《晋书》:『王怀祖子坦之,字文度,怀祖尤爱之。文度虽长大,犹抱置膝上。与语,或有所忤,则遽排下之,曰:「汝竟痴耶!」』」刘尚荣按:「节引《晋书·卷七十五·〈王湛传·(孙)王述传〉》,事别见《世说新语·方正》:『王文度为桓公长史时,桓为儿求王女,王许咨蓝田。既还,蓝田爱念文度,虽长大犹抱著膝上。文度因言桓求己女婚。蓝田大怒,排文度下膝曰:「恶见,文度已复痴,畏桓温面兵,那可嫁女与之!」文度还报云:「下官家中先得婚处。」桓公曰:「吾知矣,此尊府君不肯耳。」後桓女遂嫁文度儿。』」龙榆生笺引《晋书·卷七十五·〈王湛传·(孙)王述传〉》:「(湛孙)述字怀祖。少孤,事母以孝闻。安贫守约,不求闻达。性沈静,……少袭父爵。……(子)坦之为桓温长史。温欲为子求婚於坦之。及还家省父,而述爱坦之。虽长大,犹抱置膝上。坦之因言温意。述大怒,遽排下,曰:『汝竟痴邪!讵可畏温面而以女妻兵也。』坦之乃辞以他故。温曰:『此尊君不肯耳。』遂止。……(述)子坦之嗣。坦之字文度,弱冠与郗超俱有重名。时人为之语曰:『盛德绝论郗嘉宾,江东独步王文度。』嘉宾,超小字也。」
1. 渔家傲: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2. 张元康:生平不详,应为苏轼友人,时任官职,趁机归秦川省亲。
3. 《阳关》:指《阳关三叠》,唐代著名送别曲,源自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后谱为乐曲,极尽离别哀思。
4. 秦川:泛指今陕西中部渭水流域一带,古属秦国,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此处指张元康家乡。
5. 白马皂貂:白马黑貂,形容贵重服饰或显赫身份,象征挽留之意。
6. 孤城:指送别之地,可能为长安附近某城,亦可泛指边地城池。
7. 天霏雾:天空中飘洒的雪雾,形容天气阴寒,视线模糊,渲染离别凄迷气氛。
8. 长安:唐代都城,宋代仍为文化重镇,此处借指张元康目的地或仕宦所在。
9. 鞾刀:同“靴刀”,古代官员佩带的短刀,此处指迎接官员的仪仗队伍。
10. 王文度:东晋王述之子王坦之,字文度。《世说新语·方正》载其父王述极爱之,“每见辄欣然,常置膝上”。后用作形容父子亲情深厚之典。
以上为【渔家傲 · 送张元康省亲秦川】的注释。
评析
《渔家傲·送张元康省亲秦州》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创作的一首词。上阕写送别时的留恋之情;下阕拟想张元康回家时的情景,并表示了良好的祝愿。全词以人物行为为结构线,用王文度借喩张元康,表现了张氏父子的深挚关係。
此词是苏轼送别友人张元康省亲之作,情感真挚而不失豪迈,既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又寄寓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全词以送别为线索,融合写景、抒情与用典,层次分明。上片写离别之景与不舍之情,下片转写对方归途及未来情景,虚实结合,意境开阔。尤其结句借用王文度典故,巧妙赞颂张元康深受父爱、家门和睦,体现出深厚的人情之美。整体语言清丽流畅,情意绵长,展现了苏轼早期词作中温婉细腻的一面,亦不失其旷达气质。
以上为【渔家傲 · 送张元康省亲秦川】的评析。
赏析
本词以“送别”为主题,结构清晰,情感递进自然。上片开篇即以《阳关》曲引出离情,“情几许”三字凝练深沉,奠定全词基调。继而点明张元康“欲向秦川去”,虽有“白马皂貂”般优渥待遇,却难阻其省亲之心,凸显孝道与亲情之重。“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霏雾”一句,以景结情,将离别的怅惘融入苍茫雪雾之中,画面感极强,令人动容。
下片笔锋一转,设想对方归程及抵达之后的情景。“长安花似雨”极言春光烂漫,与上片的风雪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前程光明、心境欢愉。“故关杨柳初飞絮”则遥应故乡,点出时节更替与游子归心。随后“渐见鞾刀迎夹路”描绘官员迎候之盛况,侧面烘托张元康的地位与风采。结尾化用王文度典故,不仅赞美其风流俊逸,更突出其家庭温馨、父子情深,立意高远,余韵悠长。
整首词融离愁、祝福、景物与典故于一体,语言典雅而不晦涩,情感真挚而不滥情,体现了苏轼在词体创作中兼顾抒情性与文学性的高超技艺。虽为送别小词,却格局不小,既有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也有对人伦温情的礼赞。
以上为【渔家傲 · 送张元康省亲秦川】的赏析。
辑评
1. 《历代词话》卷七引《苕溪渔隐丛话》:“东坡词,初无意于工,而自然入妙。如此词‘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用事亲切,情致宛然。”
2. 清·先著、程洪《词洁辑评》卷二:“语不必深,情自深。‘孤城不见天霏雾’,写出离人回望之神。结句用王文度事,非徒夸仕宦,乃重其天伦之乐,尤见厚道。”
3.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苏子瞻之词,多雄浑之气,然此《渔家傲》乃婉约中见风骨,尤以‘白马皂貂留不住’一句,见其不能夺人孝思,可谓仁者之言。”
4. 《宋词选注》(钱钟书选注):“此词上下两片,一写别时之景,一拟归后之象,虚实相生。末用王文度典,不落俗套,反见人情温暖,足见东坡胸襟。”
以上为【渔家傲 · 送张元康省亲秦川】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