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
嵩阳居士今何在,青眼看人万里情。
”
此蔡君谟《梦中》诗也。
仆在钱塘,一日谒陈述古,邀余饮堂前小合中。
壁上小书一绝,君谟真迹也。
“绰约新娇生眼底,侵寻旧事上眉尖。
问君别后愁多少,得似春潮夜夜添。
”
又有人和云:
“长垂玉筋残妆脸,肯为金钗露指尖。
万斛闲愁何日尽,一分真态更难添。
”
二诗皆可观,后诗不知谁也。
杭州营籍周韶,多蓄奇茗,常与君谟斗,胜之。
韶又知作诗。
子容过杭,述古饮之,韶泣求落籍。
子容曰:“可作一绝”,韶援笔立成,曰:
“陇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翎。
”
遂落籍。
同辈皆有诗送之,二人者最善。
胡楚云:
“淡妆轻素鹤翎红,移入朱栏便不同。
应笑西园旧桃李,强匀颜色待东风。
”
龙靓云:
“桃花流水本无尘,一落人间几度春。
解佩暂酬交甫意,濯缨还作武陵人。
”
故知杭人多惠也。
翻译
天空中乌云密布,饱含着沉重的雨意;楼前红日高照,光芒映得山川一片明亮。当年嵩阳居士如今身在何方?他那青眼待人、深情万里的风范犹在心头。
这首诗是蔡襄(字君谟)《梦中》所作之句。我(苏轼自称)在杭州任官时,有一天去拜见陈述古,他邀请我在厅堂前的小阁中饮酒。墙上题有一首绝句,是蔡君谟亲笔所书:
“风姿绰约的新欢就在眼前浮现,旧日往事却渐渐涌上眉间。问你别后有多少愁绪?就像春潮每夜都在不断上涨。”
又有人和了一首:
“泪水如玉箸长垂,残妆未卸;怎肯为金钗而露出指尖。千斛万斛的闲愁何时才能尽头?那一份天然真态更难再添分毫。”
这两首诗都值得称道,但后一首不知作者是谁。
杭州官妓周韶,喜好收藏奇茶,曾与蔡君谟斗茶,还胜过了他。她也懂得作诗。一次,子容经过杭州,陈述古设宴款待他,周韶哭泣着请求脱离乐籍。子容说:“你可以写一首绝句。”周韶提笔立刻写成:
“陇上的鸟巢已空,岁月令人惊心;不忍回首,只能独自梳理羽毛。若打开笼子放飞那只穿白衣的女子,请常念《观音般若经》。”
当时周韶正穿白衣服丧,满座宾客无不感叹。于是她得以脱籍从良。
同辈妓女都写诗送她,其中两首最为出色。胡楚写道:
“素淡妆容配上鹤翎般的红饰,移入朱栏便气质迥异。应会嘲笑西园那些旧日桃李,勉强调匀颜色等待春风。”
龙靓写道:
“桃花随流水本自清净无尘,一落入人间已历几度春秋。暂解佩玉酬答交甫的情意,终将洗净衣缨回归武陵源。”
由此可见,杭州人多聪慧灵秀。
以上为【天际乌云帖】的翻译。
注释
1. **天际乌云含雨重**:形容乌云低垂,似饱含雨水,气象沉郁。
2. **楼前红日照山明**:阳光破云而出,照耀群山,光明灿烂。此句与上句形成对比,寓示阴晴交替、人生起伏。
3. **嵩阳居士今何在**:嵩阳居士指唐代著名隐士裴航(或泛指高士),此处借指蔡襄所怀念之人,亦可能暗喻理想人格。
4. **青眼看人万里情**:用阮籍“青白眼”典故,表示以真诚、欣赏的目光看待他人,情感深厚远达万里。
5. **蔡君谟**:即蔡襄,北宋书法家、诗人,福建仙游人,与苏轼同时而年长,为“宋四家”之一。
6. **仆在钱塘**:苏轼曾任杭州通判,“仆”为其自谦之称。
7. **陈述古**:即陈襄,字述古,北宋官员,与苏轼有交往,时任杭州知州。
8. **绰约新娇生眼底……春潮夜夜添**:此为蔡襄《梦中诗》,抒写离愁别绪,比喻新颖,以“春潮夜夜添”喻愁之绵延不绝。
9. **周韶**:北宋杭州营妓(官妓),以才色兼备著称,善诗,嗜茶。
10. **落籍**:指妓女脱离乐籍,恢复平民身份,俗称“从良”。
以上为【天际乌云帖】的注释。
评析
《天际乌云帖》又称《嵩阳帖》,行书,共36行,计307个字(其中两个残字为“今何在”之“在”和“一日谒陈述古”之“古”字。此帖无年款,据清翁方纲所考,约在熙宁十年(1077年)至元祐丁卯(1087年)这十余年中所书,即苏东坡42岁至52岁间。应该说,这是苏氏书法艺术比较成熟时期的作品。全篇字态凝重而饶有韵致,笔画圆浑朴茂,一点一画恰具有力屈万夫之力度。《天际乌云帖》明显地留有颜字的遗痕,这是苏氏中年临写颜字的自然流露。笔力雄厚,却能书写随意;宗法传统,却能时出新意,抒发了一种不为绳缚,崇尚自我和自然的艺术情感。
本文并非纯粹的诗歌作品,而是苏轼一则笔记体散文,收录于其《东坡志林》或类似杂记之中,题为《天际乌云帖》,实为一则带有文学鉴赏性质的文人轶事记录。文中引录了数首唐宋之际的诗作,包括蔡襄的诗句及其唱和之作,以及妓女周韶、胡楚、龙靓等人的诗篇,并叙述相关背景故事。文章主旨在于通过诗歌展现人物性情、才情与命运转折,体现宋代文人对诗词才艺的推崇,以及对女性才情的尊重与同情。尤其通过对周韶脱籍一事的描写,表现出士人阶层对个体自由与精神救赎的关注。全文语言简洁生动,夹叙夹议,兼具史料价值与文学美感。
以上为【天际乌云帖】的评析。
赏析
本文以“天际乌云”一联开篇,既引出蔡襄诗句,又营造出一种风雨欲来、光影交错的意境。随后层层展开,由诗及人,由文及事,结构自然流畅。苏轼并未直接评论诗歌艺术,而是通过叙述情境——如壁上题诗、斗茶胜蔡襄、乞诗脱籍等细节——让读者自行感受诗才之美与人性之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周韶作诗一段。她以“雪衣女”自比(传说中白衣仙禽),祈求解脱尘世牢笼,归于清净,诗意凄美而超逸。“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不仅是求脱籍之请,更是灵魂的呼告,充满宗教式的救赎意味。此诗打动众人,遂得遂愿,可见当时社会对才女的宽容与敬重。
胡楚与龙靓之诗亦各有寄托。胡楚以“西园桃李”反衬周韶之高洁脱俗;龙靓则借用“解佩湘妃”“濯缨沧浪”等典故,将周韶比作历经尘世终返本真的隐者,诗意典雅深远。
整体而言,此文展现了宋代文人圈中诗酒酬唱、才妓风流的文化风貌,也反映了苏轼本人对才情、自由与心灵解脱的深切关怀。文字虽简,意蕴丰富,堪称一篇微型文学小品杰作。
以上为【天际乌云帖】的赏析。
辑评
1.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一引《东坡志林》载此事,称:“东坡记蔡君谟题诗及周韶赋诗脱籍事,皆一时佳话。”
2.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卷十四:“苏子瞻《天际乌云帖》,记蔡君谟诗及杭妓周韶诸作,风致嫣然,可入《才调集》。”
3. 《全宋诗》编者案语:“周韶、胡楚、龙靓诸妓诗,虽托迹风尘,而辞意清拔,足见南宋前期伎艺之士之文化素养。”
4. 近人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收此条,评曰:“此条兼录诗与本事,具诗史价值,且见宋世士大夫与伎籍往还之风。”
5.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附论中提及:“宋代笔记多载妇女能诗之事,《天际乌云帖》所述尤为真切动人,足补正史之阙。”
以上为【天际乌云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