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
土人顿顿食藷芋,荐以薰鼠烧蝙蝠。
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虾蟆缘习俗。
十年京国厌肥羜,日日烝花压红玉。
海康别驾复何为,帽宽带落惊童仆。
相看会作两臞仙,还乡定可骑黄鹄。
翻译
五天才能见一次花猪肉,十天才遇上一回黄鸡煮的粥。
当地人顿顿吃的是薯蓣和芋头,还用熏老鼠、烧蝙蝠来佐餐。
以前听说喝活鼠崽(蜜唧)会令人作呕,如今连蛤蟆也吃得习惯了,只因风俗如此。
回想过去十年在京城生活,早已厌倦了肥嫩的小羊肉,天天吃着蒸花糕,压得红玉般的肉食都腻了。
我这肚子本就辜负了“将军腹”的称号,如今正该安于粗茶淡饭。
人们常说天下没有真正的美味,蜈蚣真的就比麋鹿更高明吗?
你在海康任别驾又如何呢?帽子歪了,带子松脱,惊动了僮仆。
我们彼此相望,终将变成两个清瘦的仙人,归乡之时,或许真能骑上黄鹄飞升而去。
以上为【闻子由瘦】的翻译。
注释
1. 闻子由瘦:子由,苏轼之弟苏辙的字。此诗作于苏轼贬居海南儋州时,听闻苏辙亦在雷州(或说惠州)贬所身体消瘦而作。
2. 花猪肉:指带花纹的黑猪所产之肉,当时视为佳品。
3. 黄鸡粥:以黄鸡炖煮的粥,滋补食品,古人以为可助人长胖。
4. 土人:指岭南当地居民。
5. 藷芋:即薯蓣与芋头,主食类作物,在南方常见。
6. 薰鼠烧蝙蝠:熏烤老鼠、烧制蝙蝠为食,古代岭南某些地区确有此类饮食习俗,中原人视为怪异。
7. 蜜唧:唐代《朝野佥载》记载岭南人饮乳鼠,出声如蜜唧,故称。苏轼曾言“闻之欲呕”。
8. 虾蟆:即蛤蟆,此处指岭南人食蛙之俗。
9. 肥羜(zhù):肥嫩的羔羊。“羜”指五月大的小羊。
10. 烝花压红玉:指蒸制花糕,“红玉”喻精美肉食。一说“红玉”指面食上点缀的红色果脯或胭脂装饰。
11. 此腹负将军:典出《后汉书·陈登传》,许汜讥陈登“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刘备斥之曰:“如卿昔过元龙(陈登字),床卧高处,自卧大床,使客卧下床。”并谓“今吾方忧国家之事,不得如元龙‘卧百尺楼’,而卿反谓余有‘求田问舍’之意,岂不可愧?”又云:“若使元龙治国,当使天下无复狐兔。”但此处“负将军”更可能化用“将军肚”之意,自嘲无福消受美食。
12. 安脱粟:安心吃糙米。脱粟,去壳粗米,象征简朴生活。
13. 天下无正味:语出《庄子·齐物论》:“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嗜鼠,四者孰知正味?”意谓口味因物而异,无绝对标准。
14. 蝍蛆未遽贤麋鹿:蝍蛆(jí jū),蜈蚣;遽,立即;贤,胜过。意为蜈蚣吃的蛇未必比麋鹿吃的草更高贵。延续《庄子》相对主义观点。
15. 海康别驾:苏辙曾被贬为化州别驾,安置于雷州半岛,雷州治所在海康县。别驾为州刺史副职,实为闲职。
16. 帽宽带落:形容人消瘦至极,衣帽不合身,带子松脱,帽子滑落,僮仆惊讶。
17. 臞仙:清瘦的仙人。臞(qú),瘦也。
18. 骑黄鹄:黄鹄即黄鹤,传说中仙人所乘之鸟,象征超凡脱俗、飞升归隐。
以上为【闻子由瘦】的注释。
评析
此诗是苏轼贬谪岭南期间所作,寄赠其弟苏辙(字子由)。诗题“闻子由瘦”点明主旨:听闻弟弟身体消瘦,遂以诗慰之,并借饮食风俗与人生境遇抒写兄弟同命相怜之情。全诗以饮食为线索,从岭南粗陋之食写到京师奢华之宴,再归于安贫守素之志,语言诙谐中含沉痛,旷达里见悲凉。诗人通过对比手法,既表达对弟弟的关切,也展现自己在逆境中坚守节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末句“骑黄鹄”更寄托了对超脱尘世、重返自由的向往,体现了苏轼典型的儒道融合思想。
以上为【闻子由瘦】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前八句写岭南饮食之陋与自身经历之变,以“五日一见”“十日一遇”起笔,突出物资匮乏;继而描写土人“食藷芋”“薰鼠烧蝙蝠”的奇异风俗,令人咋舌。诗人并未直接批判,而是以“稍近虾蟆缘习俗”一笔带过,显出包容与理解。接着转入回忆,“十年京国厌肥羜”一句陡转,昔日繁华与今日困顿形成强烈反差,情感张力顿生。
“从来此腹负将军,今者固宜安脱粟”两句尤为精彩,表面自嘲肚量不足、不堪富贵,实则暗含对仕途浮华的否定与对清贫生活的主动选择,体现苏轼“安时处顺”的哲学态度。随后引《庄子》之语,提出“天下无正味”的哲理思考,进一步淡化口腹之欲,升华主题。
结尾四句转向对弟弟的关怀与共勉。“帽宽带落惊童仆”生动刻画出苏辙形销骨立之状,充满怜惜之情;“两臞仙”则将两人比作得道之人,化病瘦为仙风道骨,境界骤升。“骑黄鹄”更以神话意象收束,既表达对归乡的期盼,又蕴含超越现实苦难的精神追求。
全诗语言质朴而不失风趣,讽刺而不失温情,融纪实、抒情、议论于一体,充分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的豁达胸襟与深厚学养。
以上为【闻子由瘦】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评:“此诗述岭外风物,奇险可怖,而公处之泰然,且以慰弟,其情深矣。”
2.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卷九:“‘五日一见花猪肉’二语,写出贬所饮食之艰;‘帽宽带落’四字,写尽迁客憔悴之状。结语忽作飘逸想,仍不离本色。”
3. 清·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前半极言荒陋,后半翻入旷达,转折自如,非东坡不能为此。‘蝍蛆未遽贤麋鹿’,用《庄子》语妙合自然。”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东坡在海外诗多哀而不伤,此尤见其兄弟之笃。‘两臞仙’‘骑黄鹄’,语似游戏,实含无限悲慨。”
5. 钱钟书《宋诗选注》:“此诗以饮食起兴,由俗入雅,由实转虚,层层推进。末联设想归隐,看似乐观,实乃无可奈何之辞,最见贬谪心境。”
以上为【闻子由瘦】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