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那娇嫩的梅花轻盈摇曳,金黄的花瓣如不受缰绳束缚的小马般自由舒展;春风吹拂,暗暗将它的颜色与香气一并送还人间。偶然遇见善酿美酒的人争相为春光助兴,便让这佳酿注入贵族公子精美的玉杯中飞传。柑酒伴梅香共赏,惜梅之情与馈赠之谊尽在其中。
以上为【次韵赵德麟雪中惜梅且饷柑酒三首】的翻译。
注释
1. 次韵:依照原诗的韵脚和次序作诗唱和,是宋代文人酬答常见形式。
2. 赵德麟:即赵令畤,字德麟,北宋文学家,苏轼友人,同属元祐文人集团。
3. 蹀躞(dié xiè):小步行走,此处形容梅花枝条随风轻摆之态。
4. 娇黄:指初开的梅花呈淡黄色,尤以蜡梅或早梅为典型。
5. 不受鞿(jī):不被羁绊,比喻梅花自由绽放,不受拘束。鞿,马缰绳。
6. 东风暗与色香归:春风悄然带来梅花的颜色与芬芳,暗含时节更替、生机复苏之意。
7. 白堕:相传北魏河东有酿酒人名白堕,其所酿之酒称“白堕酒”,后用作美酒代称。
8. 争春手:指善于酿造、能助兴于春日之人,亦可理解为参与迎春活动的巧手之人。
9. 遣入:打发、使之进入,带有主动安排之意。
10. 王孙玉斝(jiǎ)飞:贵族子弟手持玉制酒杯传递畅饮。“王孙”泛指贵胄子弟,亦可借指友人;“斝”,古代青铜酒器,此处以玉斝显其华美;“飞”形容酒宴上传杯迅疾、气氛热烈。
以上为【次韵赵德麟雪中惜梅且饷柑酒三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次韵赵德麟”所作组诗之一,借雪中赏梅、馈赠柑酒之事,抒写对高洁之美的珍惜与文人雅士之间的深情厚谊。全诗以拟人、比喻等手法描绘梅花的灵动之美,并巧妙融入酒事,使自然之景与人文之趣交融无间。语言清丽流畅,意境空灵蕴藉,体现了苏轼晚年诗风趋于冲淡平和又不失机趣的特点。虽写惜梅,实则寄托人生感怀,在细微处见深情。
以上为【次韵赵德麟雪中惜梅且饷柑酒三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首句“蹀躞娇黄不受鞿”极富动感,“蹀躞”二字赋予梅花以生命节奏,仿佛它正轻盈跳跃于枝头,不愿受任何束缚。一个“娇黄”既写出梅花色泽之柔美,又暗示其珍贵易逝。“不受鞿”更是神来之笔,将梅花比作脱缰之骏马,突出其野逸天然之美。第二句“东风暗与色香归”转而写春风化育之力,“暗”字尤为精妙,写出春意潜移默化、悄然而至的过程,也呼应了前句中梅花自发绽放的状态。
第三句“偶逢白堕争春手”引入人事——恰逢善酿之人携美酒而来,积极参与到迎接春天的行列之中。“争春”不仅写人的主动性,也反衬出万物竞发的春天气象。末句“遣入王孙玉斝飞”将视角转向宴饮场景,“遣入”显得从容优雅,似有意为之的风雅之举;“玉斝飞”三字则生动描绘出酒杯在宾客间快速传递的情景,画面感极强,动静结合,既有静谧之梅,又有喧腾之宴,形成张力。
整首诗通过“梅”与“酒”两个核心意象,构建出一幅雪后早春文人雅集图景。表面写物,实则寄情。惜梅是对美好事物短暂生命的怜惜,饷酒则是友情与生活情趣的体现。苏轼以轻盈之笔触承载深厚情感,寓哲理于日常,体现出其一贯的旷达胸襟与审美情趣。
以上为【次韵赵德麟雪中惜梅且饷柑酒三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评苏轼诗:“纵横排宕,时出新意,而晚岁之作,尤归平淡。”此诗可见其由豪放渐趋醇雅之变。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引冯舒语:“‘不受鞿’三字奇绝,写梅得其性情。”
3.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四载:“东坡爱梅成癖,每遇雪后必赋诗咏之,情真而辞婉。”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评:“此等诗看似寻常,实则气韵流动,非大家不能为。”
5.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谓:“东坡七律,以意趣胜,不专以格律求工。如此诗,情景交融,自成高格。”
以上为【次韵赵德麟雪中惜梅且饷柑酒三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