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红白文,包以青扶留。
驿吏劝我食,可巳瘴疠忧。
初惊刺生颊,渐若戟在喉。
纷纷花满眼,岑岑晕蒙头。
三复增永叹,书之遗朋俦。
翻译
红白纹路的槟榔果,包裹着青青的扶留叶。
驿站官吏劝我食用,说可抵御瘴气之忧。
初入口刺痛脸颊,渐如矛戟卡在咽喉。
眼前纷然百花乱晃,头脑昏沉眩晕难休。
曾疑误中剧毒,转念又觉无由。
渐渐温热涌上面颊,细微汗珠如泉涌流。
忽而清凉透彻肺腑,浊秽之气荡然无存。
方信殷商古语真:药力猛烈疾方瘳。
再三回味深长叹,提笔记录赠朋俦。
以上为【初食槟榔】的翻译。
注释
扶留:胡椒科植物,古时与槟榔伴食以调和风味
瘴疠:南方湿热郁蒸致病的秽气,诗中喻社会积弊
腊毒:语出《国语》“厚味实腊毒”,指剧毒
殷王语:《尚书·说命》载商王武丁“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
瞑眩:药物生效前的剧烈反应
以上为【初食槟榔】的注释。
评析
本诗通过味觉体验构建双重隐喻:
生理与政治的互文:以槟榔“刺喉-昏眩-清凉”的体验过程,暗喻革除时弊需经历阵痛
药理与治道的契合:化用《尚书》“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揭示根本性改革必经艰难阶段
个人与普世的交融:从个体食槟榔体验升华为普遍治国哲理
以上为【初食槟榔】的评析。
赏析
刘基以工程师般的精准记录槟榔药理反应,更以政治家锐眼洞见其隐喻价值:
感官书写序列:构建“视觉(红白文)-触觉(刺颊)-体感(晕蒙)- thermoreception(热面)-通透感(彻肺腑)”的完整感官链条
心理曲线设计:从“惊-疑-想-信-叹”的心理转变,暗合认识论深化过程
典故意象重构:将《尚书》医喻创造性转化为政治改革宣言,在明代初年具有现实针对性
结尾“书之遗朋俦”凸显士大夫以道义相期的传统,使个人体验成为集体共识的媒介。
以上为【初食槟榔】的赏析。
辑评
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以食槟榔喻政治改革之必需痛苦过程,体现刘基经世致用思想”
周群《刘基评传》:“本诗可见伯温善从日常物事中提炼治国智慧的特点”
《永嘉诗人祠堂丛刻》辑录本诗并注:“寄意深微,得讽喻之正体”
以上为【初食槟榔】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