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海天苍茫啊,问明月何处涌现?
秋空中玉杵声声,谁偷灵药成全了嫦娥?
为何西风将梦吹得无影无踪!
故人再难相逢,这绝非鬼神捉弄。
愁绪凝聚眉峰,心坎里别有一种彻骨疼痛。
以上为【牡丹亭 · 第二十齣 · 闹殇 · 集贤宾】的翻译。
注释
冰蟾:月亮的别称,传说月宫有玉兔捣药
玉杵:裴航遇云英典故中捣仙药的工具,此处双关生命消逝
窃药:《淮南子》载嫦娥偷食西王母不死药奔月
西风吹梦:化用李清照《浪淘沙》“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
神挑鬼弄:民间认为离魂症是鬼神作祟,此处反用其意
以上为【牡丹亭 · 第二十齣 · 闹殇 · 集贤宾】的注释。
评析
《牡丹亭·离魂》一折,讲杜丽娘相思成疾,迁延既久。时届中秋,却是凄风苦雨,丽娘病势沉重,已到弥留之际,一番交待后香魂一片终入渺茫。此折在书中原名为《闹殇》,昆曲中改为《离魂》。
此折无论是曲辞还是曲调都是极为凄苦,细致地表达出人们面对人间的青春美丽凄凉消逝而无可奈何的心境,几百年来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杜丽娘上场言道:“世间何物似情浓?整一片断魂心痛。”沉痛至极。落座后意欲赏月,推窗後却见风雨萧萧,情绪更转低沉凄苦,此处一支曲子《集贤宾·海天悠》,旋律低迴哀婉,缠绵悱恻,如泣如诉、如怨如慕,把一腔情真意切的美好憧憬和今生无缘的伤心欲绝交织融汇在一起。
该曲有以笛子、洞箫伴奏两种版本,洞箫伴奏者更佳,箫声幽咽衬托着哀婉至极的声腔,闻之令人肝肠痛断。
此曲以“问月”起兴,通过嫦娥窃药、玉杵捣药两组仙典,构建超越生死的意象空间。“西风吹梦”既写实景又喻生命流逝,与前后仙典形成虚实对照。末三句“眉峰”“心坎”由外及内完成情感递进,以肉身痛感写精神执念,体现汤显祖“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戏剧理念。全曲在宫商韵律中暗藏悲音,仄韵转平韵的声律设计恰似叹息绵延。
以上为【牡丹亭 · 第二十齣 · 闹殇 · 集贤宾】的评析。
赏析
曲词建构三重意境:首二句以浩瀚宇宙为背景,暗示生命微渺;“玉杵”“窃药”转入神话层面,暗示求生意愿;“西风”“人去”回归现实,形成理想与现实的剧烈碰撞。杜丽娘将自然现象(西风)、神话原型(嫦娥)、身体感知(疼痛)熔铸为统一的抒情意象,使个人情感获得宇宙性观照。这种“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创作理念,突破传统戏曲程式化抒情,开创了明代传奇的心理写实深度。
以上为【牡丹亭 · 第二十齣 · 闹殇 · 集贤宾】的赏析。
辑评
明·王思任《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序》:“‘海天悠’一曲,将儿女私情升至洪荒质问,实是临川先生情禅三昧。”
清·梁廷柟《曲话》:“《闹殇》一出字字泣血,‘眉峰’‘心坎’二语,写尽千古至情者肝肠寸断之态。”
现代·王季思《玉轮轩曲论》:“此曲用典而化典,嫦娥窃药典故被赋予新解——不是对长生的向往,而是对情盟的坚守。”
当代·白先勇《姹紫嫣红牡丹亭》:“‘不是神挑鬼弄’的清醒认知,使杜丽娘超越一般闺怨形象,成为自觉为情而死的哲学化身。”
以上为【牡丹亭 · 第二十齣 · 闹殇 · 集贤宾】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