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县官曹拥材杰,软裘快马当冰雪。
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
南山豆苗早荒秽,青门瓜地新冻裂。
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
翻译
京城官署聚集着众多才俊,轻裘快马驰骋于冰雪之上。
长安严寒谁独独悲戚?我这杜陵野老筋骨几欲折断。
南山豆苗早已荒芜,青门瓜地新遭冻裂。
乡里少年个个昂首挺胸,朝廷故交全然断绝礼数。
自然被弃置与时世相违,何况我疏懒愚拙遇事不敏。
饥寒卧病动辄一句有余,破旧皮衣何止百处补丁。
君不见空荡墙壁夕阳西下,此老无声泣血泪流满面。
以上为【投简成华两县诸子】的翻译。
注释
1. 赤县:唐代指京城辖县,《元和郡县志》“京兆府管县二十,万年、长安为赤县”
2. 杜陵野老:杜甫自称,其祖居杜陵,《汉书·地理志》“杜陵,故杜伯国”
3. 南山豆:化用陶渊明“种豆南山下”,指归隐生活
4. 青门瓜:秦东陵侯邵平种瓜典故,《三辅黄图》“长安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曰霸城门,民见门色青,名曰青城门,门外旧出佳瓜”
5. 项领成:语出《诗经·节南山》“四牡项领”,喻少年骄纵
6. 百结衣:褴褛衣衫,《艺文类聚》引王隐《晋书》“董威辇每得残碎缯,辄结以为衣”
以上为【投简成华两县诸子】的注释。
评析
本诗以对比手法构建盛唐最后的悲歌,通过“软裘快马”的权贵享乐与“杜陵骨折”的寒士困顿,展现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深刻裂痕。杜甫巧妙将“南山豆荒”“青门瓜裂”的农耕意象与“项领成童”“礼数绝旧”的世态炎凉相叠加,在“无声垂血”的结句中完成史诗级的社会控诉。
以上为【投简成华两县诸子】的评析。
赏析
此诗开篇以权贵群像反衬个体悲怆:“软裘快马”的暖色与“冰雪”的冷色形成感官对冲,立即确立全诗张力。第三句“谁独悲”的诘问如孤峰突起,将私人痛苦升华为时代之问。中段六句以农耕意象喻精神荒芜:“南山豆苗”既实写战乱导致的田园荒废,又虚指儒家理想的失落;“青门瓜裂”则暗喻寒士生存环境的恶化。后六句转写社会关系异化:“项领成童”与“故旧礼绝”的对仗,揭示价值颠倒的末世图景;“疏顽临事拙”的自嘲,实为对“窃据要津”者的反讽。尾联“空墙日色”的意象极具震撼力:倾斜的夕阳与空荡的墙壁构成几何式荒凉,最终“泪垂血”的无声哭泣,与《赴奉先咏怀》“朱门酒肉臭”的直斥形成内外呼应,实践了其“诗史”的创作精神。
以上为【投简成华两县诸子】的赏析。
辑评
1. 宋·黄鹤《杜诗补注》:“‘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十字,较之《哀江头》‘人生有情泪沾臆’,更见老杜晚年血泪文字。”
2. 明·王嗣奭《杜臆》卷三:“‘乡里儿童项领成’与‘朝廷故旧礼数绝’对照,说尽炎凉世态,可续《宾至》‘竟日淹留佳客坐’作注脚。”
3.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通首皆对比结构,‘软裘快马’与‘饥卧敝裘’,‘赤县材杰’与‘杜陵野老’,如双峰对峙而血脉暗通。”
4. 今·萧涤非《杜甫诗选注》:“此诗作于天宝十三载困守长安时期,‘南山豆苗’‘青门瓜地’的连续用典,反映其‘致君尧舜’理想破灭后的精神危机。”
以上为【投简成华两县诸子】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