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断崖上垂着绳索几近悬空,可笑山猿攀援之技尚不如我。
古老戍垒春残时初见雁阵,故园之愁深切冷眼观鱼。
百年人生俯仰间谁堪称巾帼英雄,五尺身躯微末处自有文书记载。
沙石地传餐用饭君莫叹息,边关臣子理当常备衣袽以防不测。
以上为【登舍身臺】的翻译。
注释
1. 舍身台:蓟州边塞险要之地,今河北遵化境内
2. 垂绠:垂吊的绳索,指攀登险峻处所用工具
3. 古戍:古代戍边要塞,蓟州为明代九边重镇
4. 冷看鱼:化用《庄子·秋水》濠梁观鱼典故,反其意而用之
5. 巾帼:女子头饰,代指女性,此处反用表示男子功业
6. 涓埃:细流尘埃,喻微末贡献,杜甫《野望》“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7. 传餐:行军途中分食,《汉书·韩信传》“令其裨将传餐”
8. 衣袽:破旧衣物,喻防患未然,《周易·既济》“繻有衣袽,终日戒”
以上为【登舍身臺】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戚继光镇守蓟州时所作,以舍身台险境为切入点,抒写边将的忠勇与孤寂。前两联通过“断崖垂绠”与“山猿技不如”的对比,展现戍边者的超凡胆魄;后两联以“百年俯仰”与“五尺涓埃”的时空对照,揭示边臣在历史维度中的责任担当。全诗将个人勇武、家园之思与历史使命熔铸一体,体现明代儒将特有的精神境界。
以上为【登舍身臺】的评析。
赏析
本诗展现戚继光作为军事家与诗人的双重素养。首联“断崖垂绠”以特写镜头突显边塞之险,“笑山猿”的傲岸姿态既写实地攀援场景,更暗含对倭寇的蔑视。颔联“古戍春残”与“故园愁绝”形成时空对仗,北雁南飞的自然现象触动诗人乡愁,而“冷看鱼”的典故新用,将庄子的哲学闲适转化为戍边者的冷峻观察。颈联“百年俯仰”提升至历史高度,用“谁巾帼”的反问强调男子建功立业的紧迫感;“五尺涓埃”则谦中带刚,与尾联“戒衣袽”的忧患意识前后呼应。全诗通过险境体验(攀崖)、时节感知(春残见雁)、历史观照(百年俯仰)的多维度书写,在五十六字间构建起边将丰富的内心世界。
以上为【登舍身臺】的赏析。
辑评
1. 明·汪道昆《太函集》:“元敬(戚继光字)《登舍身臺》诗,‘古戍春残初见雁’一联,悲壮苍凉,足可磨崖”
2. 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戚少保诗多风云之气,‘沙碛传餐君莫叹’较范仲淹‘将军白发征夫泪’更见豪健”
3. 清·沈德潜《明诗别裁》:“边塞诗最易作壮语,此篇‘百年俯仰谁巾帼’沉着痛切,乃真壮士心声”
4. 近人陈田《明诗纪事》:“此诗当作于蓟镇任上,‘戒衣袽’三字尤见名将临深履薄之怀”
以上为【登舍身臺】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