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骑马行走在金州、房州之间的山道上,道路曲折艰险,难以一一述说。
山间浮动的雾气常常化作雨水,阴冷的气息让人感觉不到春天的到来。
很少见到平坦宽阔的道路,倒是经常遇到体貌臃肿、生活困苦的百姓。
想知道此地离远方还有多远吗?那西边紧邻的巫峡便是遥远的象征。
以上为【题女唱驿】的翻译。
注释
1. 女唱驿:驿站名,具体位置不详,应在宋代金州或房州境内,属今陕西南部或湖北西北部山区。
2. 搅辔:牵动马缰,指驱马前行。形容旅途跋涉之状。
3. 金、房道:指连接金州(今陕西安康一带)与房州(今湖北房县)之间的山路,地势险要,古为交通要道。
4. 浮岚:山间飘浮的雾气。“岚”即山林中的雾气。
5. 冷气不知春:因高山寒冷,即使春季也无暖意,仿佛没有春天。
6. 宽平路:平坦宽阔的道路,此处反衬山路崎岖难行。
7. 腆肿民:身体畸形或因营养不良而显得臃肿的百姓,反映当地民生困苦。
8.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位于今重庆巫山县至湖北巴东之间,以险峻著称,常作为遥远之地的象征。
9. 是西邻:意谓巫峡就在西边不远处,极言此地已深入西南险远之区。
10. 此诗不见于《苏轼诗集》通行本(如孔凡礼点校本),疑为后人误题或伪托之作,尚待进一步考证。
以上为【题女唱驿】的注释。
评析
《题女唱驿》是苏轼贬谪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通过描绘金、房一带(今陕南鄂西交界)的险峻山道与荒凉民情,展现了诗人对旅途艰辛的真实感受以及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关注。全诗语言质朴,意象苍凉,情感内敛而深沉,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仍不失关怀现实的人文情怀。诗歌以地理写实为基础,融入气候、地貌、人情等多重元素,构成一幅生动的巴山蜀水行旅图。
以上为【题女唱驿】的评析。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巴山楚水间的行旅图景。首联“搅辔金、房道,崎岖难具陈”,开门见山地写出旅途之艰难,“搅辔”二字生动传神,表现出诗人策马穿行于险道之中的动态画面;“难具陈”则暗示其苦况非言语所能尽述,留下想象空间。颔联描写自然环境:“浮岚常作雨,冷气不知春”,不仅写出气候潮湿多雨、终年阴寒的特点,更通过“不知春”三字传达出一种时间停滞、生机匮乏的心理感受,增强了诗境的压抑感。颈联转写人事:“少见宽平路,多逢臃肿民”,由自然转入社会层面,揭示了恶劣环境对百姓身体与生活的摧残,体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人道关怀。尾联以设问作结:“欲知何处远,巫峡是西邻”,看似回答距离问题,实则以巫峡这一著名险地来强化此地偏远荒凉的印象,余韵悠长。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景交融,风格沉郁,虽未必为苏轼亲作,但艺术表现颇具宋诗风骨。
以上为【题女唱驿】的赏析。
辑评
1. 目前尚未见历代重要诗评文献(如《苕溪渔隐丛话》《历代诗话》《宋诗纪事》等)收录此诗或对此诗进行评论。
2. 清代《全唐诗补编》《宋诗钞》及现代《苏轼诗集》(孔凡礼点校)、《苏轼全集校注》等权威版本均未收录此诗。
3. 查《四库全书》电子版,《东坡全集》中亦无此诗原文及题名记录。
4. “女唱驿”一名未见于宋代地理志书(如《元丰九域志》《舆地纪胜》)明确记载,疑为讹传或虚构地名。
5. 综合现有资料判断,此诗很可能并非苏轼真作,或为后人依托其名所拟之伪诗,内容虽具一定艺术性,但缺乏可靠文献支持。
以上为【题女唱驿】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