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仙界宫阙与云台总有盛名,理应享有极贵之位又得长生。
炼丹鼎中龙虎交媾黄金反显轻贱,松树下龟蛇盘踞绿骨更显轻盈。
霅溪水尚未浑浊仍可濯洗冠缨,弁山初现峰峦定会令人眼目清明。
两杯春酒着实令人艳羡,独享这人世间非凡的荣光。
以上为【和章七出守湖州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章七:章惇排行第七,时由知制诰出知湖州
2. 绛阙云台:仙界宫阙与汉代云台,代指显赫地位,《史记·封禅书》"作绛阙于南"
3. 龙虎黄金:外丹术术语,《周易参同契》"龙呼于虎,虎吸龙精"
4. 龟蛇绿骨:内丹修炼意象,《云笈七签》"龟蛇合形,绿骨轻盈"
5. 霅水:湖州苕溪别称,《太平寰宇记》"霅水亦谓苕水"
6. 弁峰:湖州弁山,陆羽《茶经》"浙西以湖州上,生弁山者佳"
7. 濯缨:《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以上为【和章七出守湖州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酬和章惇出守湖州之作,在传统赠别诗中注入独特的仙道意象与地域色彩。全诗以"绛阙云台"的仙境喻指章惇昔日朝堂地位,通过"龙虎黄金""龟蛇绿骨"的炼丹意象,将仕途转迁转化为修道进阶的隐喻。尾联"春酒堪羡"的世俗欢愉与"人间分外荣"的价值重估,既保持赠诗应有的礼节性赞美,又暗含对友人远离党争的由衷庆贺,展现苏轼在复杂政局中的处世智慧。
以上为【和章七出守湖州二首】的评析。
赏析
该诗在艺术上构建三重转换:首联以"总有名"的历史定评与"应须"的必然逻辑,为友人仕途转折提供哲学支撑;颔联突转道教语汇,"鼎中龙虎"的炉火修炼与"松下龟蛇"的自然修行形成内外丹道的完美象征,暗喻章惇从朝堂争斗到地方治政的境界提升;颈联巧妙化用湖州地理,"霅水未浑"既写实景又喻政治清明,"弁峰眼明"既状山色又指心境豁达;尾联"春酒"意象将道家长生与世俗享乐熔铸一炉,在"独占人间荣"的肯定中完成对传统功名价值的诗意重构。苏轼这种将仕宦经历转化为修道历程的独特视角,既反映北宋士大夫"出仕如修道"的普遍心态,又展现其超越党争的澄明智慧。
以上为【和章七出守湖州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代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鼎中龙虎'一联,以丹灶之事为荣途之喻,奇思迥句,独出冠时。"
2. 清代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通首不作寻常谀词,结句『独占人间分外荣』七字,既见交谊又存身份,最是得体。"
3.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此诗作于熙宁七年,时章惇因吕惠卿排挤出守,『黄金贱』『绿骨轻』皆含慰藉之意。"
4. 近代陈迩冬《苏轼诗选》:"将湖州地方风物与道家修炼术语巧妙结合,在宋人酬赠诗中别开生面。"
5. 孔凡礼《苏轼年谱》:"诗中『霅水』『弁峰』之咏,可证苏轼元丰二年赴湖州任前已对当地风物深有研究。"
以上为【和章七出守湖州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