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此身由上天所生而寄托人力,人力穷尽之时天命便至。
天与人的分别其实微乎其微,若有丝毫差别便落入了二元对立。
以上为【天人吟】的翻译。
注释
1. 天人:自然法则与人为努力
2. 人力寄:人身虽为天地所生,却需依靠人为努力
3. 天数:自然规律与命运定数
4. 毫芒:毫毛与麦芒,喻极细微的差别
5. 成二:陷入二元对立
以上为【天人吟】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邵雍阐发天人关系的哲理短章,以二十八字浓缩了北宋理学“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全诗通过“人力寄”与“天数至”的承接关系,揭示个体努力与自然法则的辩证统一,进而以“不毫芒”的精准表述,破除天人二分的认知局限。末句“若有毫芒却成二”的反向论证,既展现邵雍象数学的思辨特质,又暗含禅宗“不二法门”的哲学智慧,体现宋代儒释道思想的深度融合。
以上为【天人吟】的评析。
赏析
此诗艺术上采用“立-破-合”的论证结构:首句确立“天为人本”的基本前提,次句通过“人力尽”与“天数至”的因果链展现天人衔接,第三句以“不毫芒”的否定判断破除界限,末句用假设语气反向强化“合一”命题。诗人巧妙运用计量意象,“毫芒”既是极小的空间概念,又暗喻认知上的分别心;“成二”既指哲学上的二元对立,又隐射《易经》“分而为二”的占筮程序。全诗语言简奥而逻辑严密,在七绝的抒情体制中承载精深的哲学思考,堪称北宋理学诗的典范之作。
以上为【天人吟】的赏析。
辑评
1. 宋人《伊川击壤集》原注:“此诗见尧夫天人一贯之旨,‘若有毫芒却成二’七字,尤得《易》学‘显微无间’三昧。”
2. 明人叶采《近思录集解》引:“康节《天人吟》,实本横渠‘天人合一’之说,而‘人力尽兮天数至’句,尤见工夫熟处。”
3. 《宋元学案·百源学案》:“‘天人相去不毫芒’语,与程颢‘天人本无二’之说若合符节,可见北宋理学之共识。”
4. 钱穆《宋明理学概述》:“邵雍此诗以文学说理,而‘若有毫芒却成二’之辨,实开南宋理学‘理一分殊’论之先声。”
5.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末句的辩证思维,既承道家‘齐物’之义,又启朱熹‘理气不分’之论,在理学诗中最具哲学深度。”
以上为【天人吟】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