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吃饱饭后安然闲眠,正值风清雨停的好天气。
枝叶深处时有熟果坠落,河岸弯处新藏着初绽的莲花。
波面上秋光澄澈明净,树梢间夕阳映照鲜亮。
东边邻居近来也致富了,(而我却满足于)满地青苔如同自然的钱币。
以上为【和復古小园书事】的翻译。
注释
和:唱和,依照他人诗作题材或韵律作诗。
复古:疑为司马光友人字号,具体所指待考。
雨霁:雨止天晴。
乍藏莲:乍,突然,这里有“偶然发现”之意。莲初绽于岸曲,似在与人捉迷藏。
苔钱:青苔形圆如钱,故称。此处语带双关,既实指青苔,又暗喻自然之富足。
以上为【和復古小园书事】的注释。
评析
此诗是司马光退居洛阳时期心境的真实写照。其时他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远离朝堂,专事著述。诗中没有丝毫的郁愤与牢骚,取而代之的是一份经过世事沉淀后的通透与平和。
景语即情语:诗中所选景物,如果实、莲花、秋光、夕照、苔钱,无不带有宁静、成熟、自在、圆满的特质,这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他对自然细节的敏锐捕捉与诗意呈现,展现了一个历史学家与政治家之外,作为诗人的细腻情感。
平淡中的深意:全诗语言简淡自然,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尾联的对比,不着议论,而志向自明。这种以淡语写浓情、以俗景见雅趣的手法,深得陶渊明、白居易闲适诗风的精髓,体现了宋代士大夫在个人生活领域追求精神内敛与人格独立的普遍风尚。
《和复古小园书事》以简净明快的笔调,描绘了风清雨霁后小园的幽静景致,并通过与邻家“致富”的巧妙对照,委婉而坚定地表达了诗人安于清贫、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它不仅是司马光个人情操的生动写照,也浓缩了宋代士大夫文化中淡泊、内省、雅趣的一面。
以上为【和復古小园书事】的评析。
赏析
1. 闲适心境与清丽景致的交融
首联以“饱食闲眠”起笔,勾勒出诗人自在安然的生活状态,并以“风清雨霁”点明时间背景,为全诗奠定清新明朗的基调。中间两联具体描绘小园景致:颔联“叶深时坠果,岸曲乍藏莲”,以“时坠果”的动感与“乍藏莲”的惊喜,写出自然的生机与趣味;颈联“波面秋光净,林梢夕照鲜”,则从光影着笔,描绘出雨后秋日黄昏的澄净与绚丽。四句诗,由近及远,动静相生,构成一幅立体的园林秋景图。
2. 知足之乐与安贫之志的彰显
尾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将“近亦富”的东家与自家“满地布苔钱”的景象并置。他并非不知世俗的富贵,却选择将满地青苔视为自然的馈赠。一个“布”字,仿佛天地为其铺就财帛,这种略带幽默的联想,将贫居的环境诗化、雅化,鲜明地表达了诗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与内在的充盈感。
以上为【和復古小园书事】的赏析。
辑评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
“司马温公诗律尤严,大率劲健,而‘波面秋光净,林梢夕照鲜’等句,乃闲淡如醉翁情味。”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
“末二句调侃世情,而自有身份,非真酸馅语也。其安贫乐道之意,于言外见之。”
现代学者程千帆《宋诗赏析》:
“司马光此诗,以苔钱对东家之富,是宋诗惯用的理想。然其超然物外、自得其乐之态,跃然纸上,正是洛下耆英会中诸老风流。”
以上为【和復古小园书事】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