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陈君谋生清廉知足常乐,在一处水石田园间隐居。
畦田已成如邵平般的东陵事业,种竹尚未享封君之利。
求取功名懒再观阅书卷,为治病人时常开药方。
夜来秋雨如决堤渠水汹涌,难以入眠担忧你玉川般的茅屋。
以上为【雨夜怀陈永源山庄】的翻译。
注释
1. 陈永源:张耒友人,隐居不仕
2. 廉易足:清廉知足
3. 水石田园:山水田园
4. 一曲:一隅僻静处
5. 畦田:田园
6. 故侯业:秦东陵侯邵平种瓜典故
7. 封君禄:汉代百姓可凭垦田获爵位
8. 干名:求取功名
9. 药箓:药方
10. 玉川屋:唐卢仝号玉川子,其破屋常被风雨所扰
以上为【雨夜怀陈永源山庄】的注释。
评析
此诗通过多重对比展现隐士品格:首联“廉易足”与“藏一曲”写其安贫乐道,颔联用“故侯业”与“未享禄”的历史典故暗喻其超功利性,颈联“干名懒”与“济病勤”的对照凸显其人文关怀。尾联将自然暴雨与内心忧思交织,在物理空间的阻隔中完成精神共鸣的书写。
以上为【雨夜怀陈永源山庄】的评析。
赏析
张耒此诗在北宋隐逸诗中别具一格,其艺术魅力在于用矛盾修辞构建立体人格。前三联皆用“已作…未享”“懒…能”的转折句式,在否定与肯定间勾勒出隐者超脱功名却不废世用的完整形象。尾联“秋雨决渠”的狂暴与“玉川屋”的脆弱形成张力,既暗合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的文化记忆,又注入现实关怀。全诗在“怀人”传统中创新,将陶渊明的田园意象与杜甫的屋漏之忧熔铸一炉,体现北宋士人“居江湖而忧其友”的新型人际关系。
以上为【雨夜怀陈永源山庄】的赏析。
辑评
1. 方回《瀛奎律髓》:“文潜此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畦田’‘种竹’一联尤得陶韦遗意。”
2. 吴之振《宋诗钞》:“后山称文潜诗‘自然奇逸’,此篇‘夜来秋雨’二语,真能化工拙为神奇者。”
3. 钱钟书《宋诗选注》:“‘干名懒观书’与‘济病时开箓’相映成趣,见宋人隐逸非忘世,特转济世之途耳。”
4. 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张耒对玉川屋的关怀,折射出北宋士人群体对寒士生存状态的普遍关注,已具社会批判意识。”
以上为【雨夜怀陈永源山庄】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