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频频倚着柳条缠绕的栏杆久立凝望,杏花帘栊下绣床春色中蝴蝶成双。
十年间春花瘦骨伶仃伴着东风洒泪,几点螺黛香粉在素壁上蒙着尘埃。
箫声外的月光,梦境里的云雨,秦楼楚殿中可怜的身躯。
新添愁绪换尽了往日风流心性,偏偏怨恨那鸳鸯图案不念人之孤寂。
以上为【鹧鸪天 · 搭柳阑干倚伫频】的翻译。
注释
伫:久立,盼望。
频:屡次,多次。
搭柳阑干:用柳条编织的栏杆,暗示春秋季节
花骨:花蕾,喻女子瘦削体态
螺香:螺子黛,古代女子画眉颜料,借指闺中物事
秦楼楚殿:歌楼舞榭,典出《列仙传》秦穆公女弄玉吹箫楼
风流性:指往日的浪漫情怀
以上为【鹧鸪天 · 搭柳阑干倚伫频】的注释。
评析
这首闺情词,上阕写凭栏伫望情景。搭柳阑干,杏帘蝴蝶,楼头伫望,泪洒东风。下阕写对景怀人,不胜今昔之感。箫外月,梦中雲,回想昔日秦楼楚殿,今日却“换尽风流”。结句“偏恨鸳鸯不念人”,愁绪缠绵,馀韵不尽。全词和婉工巧,绮丽动目。
本词构建了三重时空维度:
- 行为与环境的反差:"倚伫频"的焦灼动态与"绣床春"的静态华美形成张力
- 时间的双重投射:"十年花骨"将瞬间凝望拉伸为漫长等待,"东风泪"使自然物象情感化
- 现实与记忆的叠印:"箫外月"与"梦中云"虚实相生,今昔对比中见身份困惑
以上为【鹧鸪天 · 搭柳阑干倚伫频】的评析。
赏析
史达祖此词展现南宋婉约词的精微特征:
意象组合艺术:以"柳阑干-杏帘-绣床"构建闺阁空间,用"花骨-螺香-素壁"点染时光痕迹
通感运用:"东风泪"将视觉(东风)与触觉(泪)交融,"螺香"串联嗅觉与视觉
数词张力:"十年"与"几点"形成时间广度与物质细节的强烈对比
隐喻系统:"鸳鸯"纹样反衬孤独,既指织物图案,又暗喻爱情失偶
结尾"偏恨鸳鸯不念人"的移情手法,将无情织物人格化,在无理之怨中透出深挚情感,与李商隐"鹦鹉前头不敢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上为【鹧鸪天 · 搭柳阑干倚伫频】的赏析。
辑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花骨”二字颇新,惟《梅溪集》中两用之。“东风”句较《万年欢》调“愁沁花骨”尤为凄艳欲绝。吟此两句,如闻“落叶哀蝉”之歌。昔人咏鸳鸯者,或羡其双飞,或愿为同命,此独言其不复念人,但既言“换尽风流”,则绮习刬除,愿归枯衲,安用恨为!恨耶情耶?殆自问亦莫辨也。
清·贺裳《皱水轩词筌》:“梅溪词'十年花骨东风泪,几点螺香素壁尘',黍离麦秀之悲,暗蕴其中”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达祖词格调不凡,句法挺异,此词结句尤见含蓄不尽之致”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花骨'二字新警,'螺香'句则疏秀入画”
现代·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史达祖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此词可见其善于以密丽之笔写凄清之怀”
以上为【鹧鸪天 · 搭柳阑干倚伫频】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