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友何不易草体?想便到古人也。盖其体已近古,但少为蔡君谟脚手尔!余无可 道也,以稍用意。若得大年《千文》,必能顿长,爱其有偏倒之势,出二王外也。又无索靖真迹,看其下笔处。《月仪》不能佳,恐他人为之,只唐人尔,无晋人古气。
翻译
我的朋友为何不尝试变革草书体式?想来便能直追古人境界。
因为你的书体已接近古风,只是稍缺蔡襄的笔法技巧罢了!我别无他言,唯望你稍加用心。
若能得到李大年的《千字文》法帖,必能迅速进步,我喜爱其字有欹侧倾斜之势,风格超出二王范畴。
此外若没有索靖真迹,可观摩其下笔起锋之处。
《月仪帖》水准不佳,恐是他人伪作,仅具唐人风貌,缺乏晋人的古朴气息。
以上为【吾友帖】的翻译。
注释
1. 不易:不变革
2. 草体:草书体式
3. 蔡君谟:蔡襄,北宋书法家
4. 脚手:笔法技巧
5. 大年:李常,字大年,北宋书法家
6. 《千文》:千字文法帖
7. 偏倒之势:欹侧倾斜的体势
8. 二王:王羲之、王献之
9. 索靖:西晋书法家,擅章草
10. 《月仪》:唐代章草法帖
以上为【吾友帖】的注释。
评析
此帖展现米芾“卑唐崇晋”的书法史观与精微的笔法洞察。全文以“不易草体”为论点,通过蔡君谟、李大年、索靖等书家案例,构建从笔法训练到气韵追求的进阶路径。在“二王外”的审美判断与“晋人古气”的终极标准中,体现其既尊传统又主创新的书学思想。
以上为【吾友帖】的评析。
赏析
作为宋代尚意书风的宣言,此帖浓缩了米芾书学思想的精髓。开篇“何不易草体”的诘问,与其《海岳名言》“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的自我剖析形成互文。推荐李大年《千文》暗含对时人盲目追随二王的反拨,“偏倒之势”的激赏实为对其自家“风樯阵马”书风的理論铺垫。结尾对《月仪帖》的辨伪尤见功力,以“晋人古气”为标尺的审美判断,既承接米芾《书史》的考据精神,又启发了后世董其昌“晋韵唐法”的書学框架。全篇在短札中完成理论建构,堪称中国书论史上微型精品的典范。
以上为【吾友帖】的赏析。
辑评
1.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襄阳此帖‘无晋人古气’五字,正是三昧偈”
2. 清·王澍《竹云题跋》:“‘偏倒出二王外’语,足破临池家窠臼”
3. 近代沙孟海《米芾书法评传》:“推荐李常《千文》可见其取法宽博,非仅守晋唐一脉”
4. 曹宝麟《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此帖可与其《论草书帖》对读,俱见元章草书观”
5. 徐利明《中国书法风格史》:“对《月仪帖》的辨伪体现宋代书法鉴定学的成熟”
以上为【吾友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