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土炕上炊烟充足,粗绸被褥暖意融融;
瓦锅里泉水已干,新煮的豆粥刚刚出锅。
世间万事都不去思虑,只求温饱之外的安宁;
我不过是在这清平之世中,一个悠然自得的闲人罢了。
以上为【土床】的翻译。
注释
1. 土床:即土炕,北方用土坯砌成、可烧火取暖的卧具,此处代指简陋居所。
2. 烟足:指烧炕时柴火充足,烟气旺盛,喻生活虽简而温饱无忧。
3. 紬(chóu)衾:粗绸被子;紬为粗丝织品,非贵重之物,显生活朴素。
4. 瓦釜:陶制锅具,泛指粗陋炊器;《楚辞·卜居》有“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此处无贬义,仅写实。
5. 泉乾:泉水煮干,指粥已熬成;或解为用尽井泉之水,强调亲力亲为。
6. 豆粥:以豆与米煮成的稀饭,古为平民常食,《后汉书》载刘秀曾食豆粥。
7. 万事不思: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儒家“素位而行”“不妄求”的体现。
8. 温饱外:满足基本生存需求之后,不贪求富贵名利。
9. 漫然:悠然、随意貌,形容心境闲适无拘。
10. 清世:政治清明之世;张载身处北宋仁宗至神宗年间,社会相对安定,故称“清世”。
以上为【土床】的注释。
评析
张载《土床》是一首典型的宋代理学家隐逸诗,以简朴生活场景展现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前两句写日常生活细节:土床取暖、豆粥充饥,虽无华饰,却充满烟火温情;后两句直抒胸臆,表明不问世事、唯求温饱的淡泊心境,并以“清世一闲人”自况,既含对太平时代的肯定,亦暗藏儒者“穷则独善其身”的坚守。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恬淡宁静,与其理学思想中“变化气质”“返璞归真”的追求高度契合,体现了宋代士大夫在仕隐之间寻求精神自足的生活哲学。
以上为【土床】的评析。
赏析
此诗以“土床”“瓦釜”等极寻常之物入诗,却营造出一种安顿身心的诗意空间。首句“烟足紬衾暖”从触觉写起,暖意不仅来自土炕,更源于内心的满足;次句“瓦釜泉乾豆粥新”转至味觉,“新”字点出生活的新鲜感与仪式感——即便粗食,亦有滋味。后两句由实入虚,“万事不思”看似消极,实为对功名机巧的主动疏离;“漫然清世一闲人”一句,表面自谦,内里却含儒者“邦无道则隐,邦有道则仕”的清醒选择。全诗无一字雕琢,却字字踏实;无一句高论,而境界自高。这种“于平淡中见真味”的风格,正是宋代理学诗“以道入诗、以理节情”的典范,亦与陶渊明“悠然见南山”一脉相承。
以上为【土床】的赏析。
辑评
1. 此诗见于《张子全书》卷十五,题为《土床》,属张载存世少量诗作之一。
2. 《全宋诗》第4册收录此诗,文字与《张子全书》一致,无异文。
3.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张载诗:“虽不多作,然皆本于性理,有醇儒之风。”
4. 近人钱穆《宋明理学概述》指出,张载“诗文皆简质,而志在经世”,此诗体现其“内圣”修养。
5. 当代学者陈来《宋明理学》称张载此类诗“以日用常行为道场,显关学朴实之风”。
6. 宋代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载张载“居常饭蔬饮水,怡然自乐”,与此诗意合。
7. 无宋元时期对此诗的直接评论文献传世。
8. 此诗未被《诗人玉屑》《苕溪渔隐丛话》《宋诗纪事》等宋明诗话著录。
9. 当代《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未专评此诗,但指出张载诗“重理趣而轻藻绘”。
10. 现存历代权威辑录中,未见对此诗的古代专门评述,故无直接引录。
以上为【土床】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