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翃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被唐德宗所赏识,...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归舟一路转青蘋,更欲随潮向富春。


吴郡陆机称地主,钱塘苏小是乡亲。


葛花满把能消酒,栀子同心好赠人。

少年结客散黄金,中岁连兵扫绿林。


渤海名王曾折首,汉家诸将尽倾心。


行人去指徐州近,饮马回看泗水深。

都门霁后不飞尘,草色萋萋满路春。


双兔坡东千室吏,三鸦水上一归人。


愁眠客舍衣香满,走渡河桥马汗新。

江城五马楚云边,不羡雍容画省年。


才子旧称何水部,使君还继谢临川。


射堂草遍收残雨,官路人稀对夕天。

藏头不复见时人,爱此云山奉养真。


露色点衣孤屿晓,花枝妨帽小园春。


时携幼稚诸峰上,闲濯眉须一水滨。

花源一曲映茅堂,清论闲阶坐夕阳。


麈尾手中毛已脱,蟹螯尊上味初香。


春深黄口传窥树,雨后青苔散点墙。

东归复得采真游,江水迎君日夜流。

客舍不离青雀舫,人家旧在白鸥洲。

风吹山带遥知雨,露湿荷裳已报秋。

长干道上落花朝,羡尔当年赏事饶。


下箸已怜鹅炙美,开笼不奈鸭媒娇。


春衣晚入青杨巷,细马初过皂荚桥。

相风竿影晓来斜,渭水东流去不赊。


枕上未醒秦地酒,舟前已见陕人家。


春桥杨柳应齐叶,古县棠梨也作花。

主人持节拜荆州,走马应从一路游。


斑竹冈连山雨暗,枇杷门向楚天秋。


佳期笑把斋中酒,远意闲登城上楼。

南驱匹马会心期,东望扁舟惬梦思。


熨斗山前春色早,香炉峰顶暮烟时。


空林欲访庞居士,古寺应怀远法师。

积雪临阶夜,重裘对酒时。


中丞违沈约,才子送丘迟。


一路三江上,孤舟万里期。

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徐州见柳花。


朱雀桥边看淮水,乌衣巷里问王家。


千闾万井无多事,辟户开门向山翠。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千点斓斑喷玉骢,青丝结尾绣缠骏。


鸣鞭晚出章台路,叶叶春依杨柳风。

千点斓斑玉勒骢,青丝结尾绣缠騣。


鸣鞭晓出章台路,叶叶春衣杨柳风。

王孙别舍拥朱轮,不羡空名乐此身。


门外碧潭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

长乐花枝雨点销,江城日暮好相邀。


春楼不闭葳蕤锁,绿水回通宛转桥。

年华近逼清明,落日微风送行。


黄鸟绵蛮芳树,紫骝躞蹀东城。


花间一杯促膝,烟外千里含情。

一身趋侍丹墀,西路翩翩去时。


惆怅青山绿水,何年更是来期。

山中今夜何人,阙下当年近臣。


青琐应须早去,白云何用相亲。

上书一见平津侯,剑笏斜齐秣陵尉。


朝垂绶带迎远客,暮锁印囊飞上吏。


长乐花深万井时,同官无事有归期。

玉山宴坐移年月,锡杖承恩诣丹阙。


先朝亲与会龙华,紫禁鸣钟白日斜。


宫女焚香把经卷,天人就席礼袈裟。

起家得事平原侯,晚出都门辞旧游。


草色连绵几千里,青骊躞蹀路旁子。


花深近县宿河阳,竹映春舟渡淇水。

屿花晚,山日长,蕙带麻襦食草堂。
一片水光飞入户,千竿竹影乱登墙。


园梅熟,家酝香。

莫嗟太常屈,便入苏门啸。
里在应未迟,勿作我身料。


轻云日下不成阴,出对流芳搅别心。

元戎车右早飞声,御史府中新正名。


翰墨已齐钟大理,风流好继谢宣城。


从军晓别龙骧幕,六骑先驱嘶近郭。

朝为三室印,晚为三蜀人。
遥知下车日,正及巴山春。


县道橘花里,驿流江水滨。

髯参军,髯参军。
身为北州吏,心寄东山云。
坐见萋萋芳草绿,遥思往日晴江曲。

东风香草路,南客心容与。
白皙吴王孙,青蛾柳家女。


都门数骑出,河口片帆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