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旧题墨如新,重会俄九载。
俯仰异今昔,令我重悲慨。
上人渐老大,未觉颜色改。
曲池如曲江,水清花可怜。
池上木芙蓉,红映池中莲。
叶间缀朱实,实落绿成阴。
一步还一摘,不知苔径深。
老鹤爱云栖,石洞自天凿。
秋风时一声,飞云散寥廓。
陇上阅耕罢,北窗清卧风。
豳诗读未了,梦已见周公。
何处适馀兴,寻师谈道经。
隔桥云满屋,钟磬晚泠泠。
汲溪灌桑树,叶多蚕亦稠。
衣被尽天下,美哉真此洲。
南渡通西湖,晚多渔艇宿。
人家深树中,青烟起茅屋。
楚云梦潇湘,卫水歌淇澳。
吴城有竹田,亦有人如玉。
有圃城东偏,石梁度幽径。
隐然见东城,不见东山胜。
下元甲子数将周,又到清时景运头。
四野绿畴忻岁首,一轮红日豁晴眸。
关河完固驱狼豕,刀剑销残买犊牛。
扶童闲步上东城,凭眺危栏感慨生。
骨肉廿年悲聚散,林园十载话枯荣。
山从绿野平边起,水向青陂缺处鸣。
云锁深林,风里梵声时度。
水潺湲、乱红流去。
古木亭亭,伴愁人凝伫。
月下檐西,日出篱东,晓枕睡馀。
唤老妻忙起,晨餐供具,新炊藜糁,旧腌盐蔬。
饱后安排,城边垦斸,要占苍烟十亩居。
三丈危城日暮登,暑威殊不霁凭陵。
何时太华高峰上,细嚼松阴六月冰。
河水广且深,浩浩不可涉。
浓霜摧蒹葭,兰芷夺幽色。
春华复几时,忽已秋节易。
申旦高吟客未归,冈州新霁见容辉。
钟清小院分禅榻,荷绿他乡换旅衣。
东郭寥寥天籁发,南冥淼淼夏云飞。
晋王辽主会云中,遗迹沙南石井东。
在昔战场成遇礼,于今兵气满寒空。
地高天近星辰大,春少秋多草木穷。
东城属浮云,四术连广陌。
楼阁互蔽亏,轩车何络绎。
贵贱各有营,劳劳自不息。
一枝冷落为谁开,欲遣寒香入酒杯。
铁石心肠犹解赋,芝兰风味合相陪。
腊前颇讶疏疏见,春尽何妨得得来。
东城俯春流,余昔钓游地。
忆尝拈落蕊,相偎倚桃树。
叶底避游丝,丛深纳飞絮。
步出东城门,独行已彷徨。
伊洛泛清流,密林含朝阳。
芳景虽可瞩,忧怀在中肠。
睥睨沧溟上,登临兴若何。
烟笼关树远,雁带领云过。
柔橹鸣春溆,繁花照晚波。
秋山几点澹无辉,官柳萧疏尚拂衣。
落日半城风色紧,寒鸦偏傍楚宫飞。
月河寺前水潝潝,聚星亭外草凝碧。
春郊一夜微雨晴,晓起红芳俱弄色。
紫骝缓鞚出高城,风拂青丝双玉瓶。
始离浔阳郭,言向名山行。
逶迤陟泉坂,潦越瞰江城。
匡庐望犹远,四山已纵横。
菊酒不忍酌,步至东城闉。
城头楼最高,上与天为邻。
经始自洪武,及今五百春。
秋月照平畦,流光皎如霰。
遥眺东城上,一望成白练。
木叶时始脱,百步人影见。
东城有高楼,峨峨冠城阙。
我来属昏暮,见此初上月。
遥天罗江山,极目如霁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