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夜半元旌出岭东,文山曾此拜双忠。


百年胡运氛何恶?


一旅王师气尚雄。


沧海梦寒天水碧,沁园歌断夕阳红。

壮岁几成山水癖,年来袖手不能豪。


忽传灯底诗篇好,但想云间屐齿高。

绣衣双节从天下,文字皆称一世豪。


桂山发地凛千尺,新诗与之相并高。

颇闻东山盛行乐,坐想风前酒兴豪。


领略正应胸次别,吟哦更觉笔端高。

秋原千树叶初飞,夜火遥村听捣衣。


莫向他山倍惆怅,家林犹恐未堪归。

凤林溪上见秋风,客里相看欲转蓬。


鸿雁萧萧霜渐冷,别离况是叶声中。

惟昔宣尼氏,登山俯大东。


隘然轻鲁国,不复梦周公。


洙泗秋毫外,龟蒙聚米中。

八十雪眉翁,灯前屡歔欷。


问之尔何者,不语惟抆泪。


良久云老矣,未始逢此事。

六一还朝后,千秋几客来。


为名贪古迹,出众喜高台。


日月秦灰迥,江山楚望开。

遗恨横苍翠。
算年时、多情海日,见人憔悴。
满目江山残金粉,叟也何尝能寐。

入道肯著相,出神得佳泉。


起寻定中境,谩意山之巅。

古院嵚

东山有草堂,缥缈云峤孤。
前对祝融峰,下瞰巴陵湖。


明公昔时此堂居,麋鹿熊豕当窗趋。

十年勤苦读书心,绿树阴中认故岑。


成已功难增永叹,愚蒙空数岁华深。

烟尘苦未尽,绀殿倚岩阿。


云护佛世界,山栖老禅和。


斯人具眼目,法力辟兵戈。

海藏龙宫五千卷,口角流涎方诵遍。


不如烦此六丁神,一日与君推百转。

八十心犹未悄然,横担拄杖布行缠。


都城游遍归来日,却使谁还汤水钱。

独孤刺史提千骑,飞盖驩游向此中。


高岸如今已成谷,还如岘首忆羊公。

采遍山城草木芽,百年老树尽枯槎。


眼前多少闲田地,雨后春耕有几家。

溪声山色太无端,阁笔濡毫总一般。


不似老僧门紧闭,了无踪迹与人看。

山有云霞水有澜,虚空却被画师瞒。


何似东山真面目,和盘托出与人看。

仙人云里掩齐纨,一段风流欲貌难。


却似真山描不得,止留一半与人看。

违山久似辞巢鹤,渡海深惭陷井蛙。


北顾未忘遵旧路,南行先上踏春车。


草鞋分得儒官俸,箬笠簪残野寺花。

竹梢藤蔓冷僧扉,门外苍松忽减围。


戚药更谁悲远志,摘花犹得访蔷薇。


落潮渔艇晚初阁,上浦风帆健欲飞。

吾爱蘧伯玉,五十能知非。


吾慕卫武公,耄期不忘规。


芳名垂典训,百世诚吾师。

将晴欲雨此何山,我亦半醒半醉间。


泥滑未须愁晚暮,崖高犹拟直追攀。


到穷真境都无事,了悟浮生始觉闲。

驱车出正阳,逍遥望东山。


地灵何必高,葱郁浮其巅。


云是谢安宅,莽为梵林禅。

东山众东山,爱之即我有。


若然不知爱,其土等培塿。


宣尼曾一登,聊以小东鲁。

正属苍生望,东山复此亭。


檐虚湖与迥,景胜岳全轻。


三径沿溪辟,千峰就榻迎。

瞻彼东山,巍巍南极。


我怀君子,于山之侧。


有渰其云,不雨而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