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自从坠马艰脚力,密迩灵山阻登陟。
青衣江上雨初晴,遥见云端苍翠积。
舟人谓是峨眉峰,相距百里了可识。
五季十三君,显德称有道。
继乱骋英图,扶义拥大宝。
中权帷幄深,前锋技击好。
雅山之北案山南,翠阜隆起瞰澄潭。
虽无洞壑深窈窕,平田遥望堆晴岚。
图经地志均失载,马厩名因野庙在。
城阙参差树色新,马头十丈帝京尘。
西山阅尽人间世,不及南屏面目真。
亭亭黄日向入斜,古道衰杨噪晚鸦。
忽见林边排雉堞,真成孤注向天涯。
燕赵齐鲁山之东,自东而西中州中。
五岳已览恒岱嵩,勃勃云气生吾胸。
中原山尽入陇蜀,一年两走华山麓。
照眼湖光一片明,遥岑隐约黛眉横。
云低雁阵垂垂下,风趁渔帆叶叶轻。
极浦孤村无限好,淡烟疏柳不胜情。
我昨买棹渡彭蠡,北风打头吹细雨。
庐山缥缈没云中,九十九峰那得数。
朝来新霁湖光融,船头无数青芙蓉。
上不见到惠州,下不见到广州。
彼何山哉罗与浮。
吾闻罗浮之山,古称第七洞天三十一福地,葛洪于此神仙求。
谢公已去谪仙死,地底诗魂呼不起。
人世迢迢千百年,兹山苍翠犹如此。
朅来江水孤帆过,山光水光相荡摩。
钟梵彻云霄,南风度清响。
客梦忽惊回,清兴共潮长。
披裘犯晓寒,掀篷畅奇赏。
一峰漏晴曦,一峰白云翳。
须臾日过峰,并入空蒙际。
云净日散辉,山转峰殊势。
野绿夕阳横,高峰望长白。
秀色一何深,杳与暮云碧。
根腰围远树,苍翠半已隔。
清淮顷刻入邗沟,风便归舟顺水流。
城郭万家烟树里,一天春色过扬州。
秋螺如笑几回看,倚棹城根日又残。
好是浮萍吹断影,云屯浪涌作秋寒。
瓜皮艇子荡空蒙,淼淼寒流瑟瑟风。
白塔红亭遥望处,不知身到水晶宫。
环山筑城山绝奇,城边一水清漪漪。
舟中有人向山笑,倏已身到蓬莱池。
灵岩秀峰重复重,碧玉削出千芙蓉。
平生雅识看山趣,十丈红尘苦缚住。
峨眉山下宦经年,未到峨眉最高处。
朅来仍走眉州道,山容如旧人容老。
虞山如牛终古眠,倔强不受秦王鞭。
白云压背梦未醒,懒驮老子登青天。
狂生家在山之边,日与猿鸟相周旋。
翠微摩碧落,万木拥孤城。
石壁闻人语,溪云似马行。
天明山月出,江热晓蝉清。
斜阳大道白沙明,钝马单车过县城。
鸿雁北来晴有数,乱山东去老无名。
谋生安得田夫子,誓死曾闻戚总兵。
峰起祝融高,群山汇水朝。
天垣归北极,地脉走南条。
叶落湘帆转,云开楚焰消。
海阔天空任尔飞,身轻那问雨霏微。
衔泥觅食无闲暇,不到黄昏总不归。
片帆三日到巴陵,风利高楼泊未能。
此地久经迁客去,何年还共酒人登。
眼浮虚白横千里,云卷空青上几层。
游吴还适越,扰扰走人寰。
苔绕溪边径,波连屋上山。
身随一剑老,心逐片帆还。
二兄并西署,而我独南行。
已报吴中急,空传邺下兵。
楼船秋战罢,庙议日何成。
江心双劈洗云根,水气峰岚并作痕。
盘处抺空分远黛,望中拔地夹天门。
沿涯鱼国数家艇,傍麓人烟双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