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其可以王而王者,三王也。
自知其不可以王而霸者,五霸也。
或者之论曰:“图王不成,其弊犹可以霸。
右军乐毅论,大令洛神赋。
王家小楷天取将,祗馀惊鸾尚双翥。
昭陵银海閟银钩,秦王卧看偷儿偷。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
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
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
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
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说。
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乐毅事燕时,其心有深旨。
破齐七十城,迎刃不遗矢。
岂留即墨莒,却与燕有二。
世人多以乐毅不时拔莒即墨为劣,是以叙而论之。
夫求古贤之意,宜以大者远者先之,必迂廻而难通,然后已焉可也,今乐氏之趣或者其未尽乎,而多劣之。
是使前贤失指于将来不亦惜哉,观乐生遗燕惠王书,其殆庶乎机,合乎道以终始者与,其喻昭王曰:伊尹放太甲而不疑,太甲受放而不怨,是存大业于至公,而以天下为心者也,夫欲极道之量,务以天下为心者,必致其主于盛隆,合其趣于先王,苟君臣同符,斯大业定矣。
一举全齐纵二城,风云惨澹五年兵。
奈何不世兴王业,事已垂成闲已行。
能军世尽推骑劫,爱士人惟礼郭隗。
终使客卿沦异地,空传书语感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