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七十人言自古稀,我今过二未全衰。


读书似走名场日,许国如骑战马时。


秋晚雁来空自感,夜阑酒尽不胜悲。

【其一】


壮年堪悔老无成,嗤点流传畏后生。


莫向长卿徵梦兆,文章巨蟹未横行。


【其二】


藏拙端宜付烬灰,累君收拾太怜才。

疏影横斜,似故人安道,只在前溪。
年年望雪待月,漫倚吟矶。
千红万紫,到春来、也是寻思。

六十人流未有闻,又添时节两秋分。


絮巾尚拥辽东雪,毛扇终挥蓟北云。


白恨芦花同缟发,红憎枫叶似罗裙。

荏苒流光柰晚何,六旬有二恨蹉跎。


艰难反国非重耳,矍铄临军岂伏波。


野鹿鸣麑多美草,田凫傍母只寒河。

未到重阳暑气消,黄花已似客萧条。


催人蟋蟀悲迟暮,失路骅骝叹泬寥。


不觉杖乡加二岁,岂堪高卧遽三朝。

乔木宋时村,安亲一小园。


白头乌子母,新粉竹儿孙。


古老衣冠在,虚无手泽存。

七尺人难许,归耕已十秋。


亲安因不仕,母老复何求。


妇汲朝临涧,儿樵晚下丘。

白华磨错久,无欲是生平。


有耻甘违世,非时敢殉名。


晨羞牲鼎少,夕卧水烟清。

朱萼身虽老,连枝得弟昆。


无营三处子,有道一曾孙。


南雪多为雨,西山半入园。

儿年一甲子,发白与亲同。


养志惟高尚,遭时且固穷。


莺花知汉腊,儿女解秦风。

八十二春秋,麻姑未白头。


长年乞王母,介福与康侯。


称老吾何敢,承欢恐未周。

炎洲春色早,腊月已阳和。


花使高堂笑,莺教稚子歌。


老莱欢不已,长袖舞偏多。

诗人歌寿母,令我亦同然。


白发俱难老,黄流更驻年。


人分长命缕,客至小春天。

七个圈儿为岁数,年年用墨糊涂。
一圈又剩半圈馀。
看看云蔽月,三际等空虚。

剪松阴。
坐诗髡几辈,翁发尚胜簪。
梅径烟荒,苔廊碣晦,笳鼓惊共宵沉。
兄弟情亲五十春,故裘真有泪痕新。
九泉虽远犹堪慰,赖有帷前托梦人。
五十年馀已胜颜,一生风致寄江山。
英魂莫散天南北,须在庭除候我还。
十年一别隙驹匆,新态无明记旧容。
梦觉未收呜咽泪,屋檐风雨又丁东。
忆归惭未挂乌纱,每羡纶巾折角斜。
旧雨寻欢今雨泪,石坛枯尽手栽花。
忆君长自抚征轮,谁料林间鬼录新。
千里诗瓢遗墨冷,雨深池草正愁人。
一吟一涕一伤神,回首暌违是十春。
漫喜来诗能慰藉,不知公作九泉人。
自古圣狂两路歧,算来原是错毫厘。
群居博奕有谁省,终日遨游只自痴。
孔孟曾颜皆可法,关闽濂洛总当期。
我少解诗文,作书性所拙。
下笔走龙蛇,自笑同榾柮!
至于六法间,更不识毫发。
每羡画、书、诗,昔人成三绝!
辋川图中景,米家船中物。
十年魂梦柴荆,无端悽断家山破。
东陵剪蔓,南山扫秽,得归聊可。
此祸何来,风车雷斧,颓云狂堕。
羸驽加齿系宸襟,亲御仙毫振玉音。
既晚勖为霜下杰,不迁鉴此岁寒心。
谈经辟暑恩弥厚,授服怀忧力岂任?
耄学宋臣才及第,愧无尘露答高深。
一百二十年,两番甲子。
前番风霜饱谙矣。
今番甲子,一似腊尽春至。
颜子当我时,怡然顺化理。
贾生在我时,悲天哭不已。
颜子固宜笑,哭者亦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