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司花手法我能知,说破当知未大奇。


乱剪素罗装一树,略将数朵蘸燕支。

芙蓉照水弄娇斜,白白红红各一家。


近日司花出新巧,一枝能著两般花。

缀雪融酥各自芳,两般颜色一般香。

瑶池会罢朝元客,缟素仙裳问道装。

施朱施粉色俱好,倾国倾城艳不同。


疑是蕊宫双姊妹,一时俱肯嫁春风。

阮郎溪上醉腮融,蓦忽深红又浅红。


料得金闺描绣样,一花成换几针茸。

荣落须臾亦弄姿,白中一朵半胭脂。


佳名爱老风流甚,清露花翁浣莫迟。

素颊映红腮,西园共折来。


怜渠竟先落,知是最先开。

一生名籍占风流,为识庄环可自由。


几杖未销容早退,庙堂将近肯中休。


有人把酒思高节,何处挥毫咏素秋。

自持金节此为州,小善何尝不见收。


更起丽谯连石室,盛藏缣帙拟蓬丘。


师延旧德皆高谊,士集他邦尽久留。

季秋阳馆事严禋,能飨洪惟上至仁。


游庙衣冠参帝坐,侍祠簪佩俨星辰。


欢声被宇和于律,协气流天蔼若春。

斤斧从来到此稀,为撩疏密绕藩篱。


已繁不用饶新笋,纵碍何妨惜旧枝。


风外清音闻曲阁,月中寒影下方池。

蜀国芙蓉名二色,重阳前后始盈枝。


画调粉笔分妆处,绣引红针间刺时。


落晚自怜窥露沼,忍寒谁念倚霜篱。

分形合质羡仙葩,濯濯清渠灼灼华。


螺女半身呈绛袖,鹤灵兼顶养朱砂。


兔乌角立无双影,楚汉中分总一家。

阴阴一架绀云凉,袅袅千丝翠蔓长。
紫玉乳圆秋结穗,水晶珠莹露凝浆。


相并熟,试新尝。

藕花亭上,无尘无暑,滟滟一池秋韵。
绿罗宝盖碧琼竿,翠浪里、亭亭月影。


一家姊妹,两般梳洗,浓淡施朱傅粉。

疏影曾看上薄纱,挥毫落纸使横斜。


骊珠一颗谁探得,散作东风满树花。

酒痕晕透雪饥肤,红影春园见一株。


好似石家金谷里,戏将如意击珊瑚。

冻得梅花开不得,笑他和雪倚阑干。


漫山漫岭知多少,尚对东风怯莫寒。

谁齐天香凝霞彩,灵根培养列仙家。


汉皇可忍思倾国,鹿走中原是此花。

凤沼湛碧,莲影明洁,清泛波面。
素肌鉴玉,烟脸晕红深浅。
占得薰风弄色,照醉眼、梅妆相间。

一本花敷二样芳,试稽别谱异寻常。


东篱夜结金银气,彭泽神游坤兑方。


正色半随霜露改,晚香浑似蝶蜂忙。

翰墨场中蔡少霞,如今悟彻颂桃花。


看朱成碧吾方眩,试把横枝问作家。

霓裳舞罢醉流霞,翠袖频揎眼欲花。


丈室萧然那用此,春深料得客思家。

碧云欲合带红霞,知是秦人洞里花。


俗眼只应窥燕麦,不如送与谪仙家。

机上红,江头红,其织其濯皆春风。


平铺岂是宝刀剪,怯日尚用轻烟笼。


何人不置芙蓉帐,置向山园寂寞中。

两种色,一枝花。
何郎汗汤饼,妃子醉流霞。
寂寥难伴山斋客,风味宜归太守家。

拒霜一树碧丛丛,两色花开迥不同。
疑是酒边西子在,半醒半醉立西风。
青黄二色翅项明,此等生来何处寻。
初秋斗到深秋后,百度交锋百度赢。
黄头青项销金翅,二色俱全便为最。
若还三件一齐生,斗到秋深绝无对。
采采深黄间浅黄,两般颜色一般香。
自缘青女施神巧,幻出浓妆与淡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