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落落荆南士,文章海内惊。
郑门桃李茂,谢砌蕙兰生。
应试来江邑,归舟过郡城。
长夏香台里,客愁何处消。
青钱荷叶嫩,黄口燕雏娇。
煮茗嘉宾至,敲诗好句饶。
帝车之尾瑶光星,降为神草蒙茸生。
秋来结子大如豆,熟者深红生者青。
背阳向阴椵树林,三丫五叶何菁菁。
诗龛我三至,相逢始辛未。
乍见索诗读,许我玉堂吏。
草草功名马耳风,怜才谁与古人同。
忆昔南都沦覆日,金公忠烈间世出。
崎岖入闽慨熊公,国脉犹思延万一。
天意亡明势莫回,残生皈命维摩诘。
降蛮反侧负天诛,一夕吹唇蜂虿俱。
狼子戈矛惊肘腋,将军忠信掷头颅。
唱筹独护粮储重,挥刃宁知肝脑涂。
碎身粉骨亦何妨,为报君恩敢括囊。
一点赤心终不易,两番弹劾岂云狂。
官无大小言斯重,国系安危死可伤。
占尽蓉城桃李春,妙施化雨总精神。
簪缨久却名心淡,芋粟兼尝野味新。
绛帐书声清澈耳,菊篱花影淡扶身。
汀洲一带横沧江,势如翡翠屏开张。
三山怀抱涵青苍,吞吐岷流万丈长。
海潮呼吸通扶桑,百川争汇河汪洋。
寺门疏柳,作轻烟淡雨,过江秋色。
黄叶声中人载酒,来问篱东消息。
落帽风高,寒沙平楚,断雁如残客。
令节星霜改,荒村物色移。
春溪平野阔,山月出林迟。
夜饮家醅尽,风吹邻笛悲。
我从旧禁城边过,咫尺南寻通济门。
不觉抚膺三叹息,有怀绝脰两忠魂。
一成一旅殷顽续,江右江干鲁殿存。
鲸室珠,荆门玉,含辉韫璞全高躅。
雄才屹嵂兮气拔俗,清声兰蕙兮词飞瀑。
遭时不造兮怀纶縠,力葵茹藿天伦笃。
丈夫生不能校书天禄阁,枯坐一毡徒碌碌。
蝇钻蠹蚀自年年,砚墨磨人放声哭。
砥斋先生世守经,楹书手泽都能读。
离忧几载黄山道,秋雨重来坐草亭。
多难对看双鬓白,晚凉独眺乱峰青。
半窗蕉叶愁中老,满座松风雨后听。
沙落随风转,秋蝉静夕亭。
雨连村尽黑,山近海偏青。
古木悲残照,秋光点鬓星。
翠绕高山势抱云,苍龙盘郁独超群。
孤标百尺凌天汉,长啸一声入画纹。
枝压细风来晚枕,影笼残月过朝曛。
青天绿地绝纤尘,高阁双松翠入神。
个里炎威侵不到,天将清景付诗人。
孤情只爱写寒秋,便有秋声纸上流。
更写白云三四笔,此中曾与故人游。
讲幄蒸成一室春,彭宣弱冠识经神。
散材自问空山老,成器欣逢大匠新。
两袖清风盟晚节,一轮明月证前身。
江上耆英七十春,文章愈老愈精神。
乌衣世择芝兰茂,绛帐风流桃李新。
杖履优游偕玉姥,蓬莱仿佛现金身。
古道于今叹《式微》,临歧执手更依依。
山灵似有留行意,一片停云久不飞。
六籍圣人贻,绍述赖百氏。
纪纲天地人,厥功焉可纪。
精言与大义,历历瞭如指。
省识先生面,流光四十年。
交游曾累世,文字亦因缘。
雅抱同秋水,豳风入野弦。
去年绛帐侍论文,此日离筵酒又醺。
半舫茶烟吟楚客,一祠花竹拜湘君。
布帆细雨春江别,玉笛残梅汉水闻。
腾茂循声噪锦官,谁知儒吏铁为肝。
狼烽直促青萍吼,马革凭收玉骨残。
一片忠心丹化碧,九重恩诏纸回鸾。
思随杖履集都门,花外琴书笑语温。
卜宅湖塘分柘柳,采风潇水长兰荪。
千秋中垒传经业,一曲震川数醉痕。
原是汾阳驸马支,家声寿考累荣施。
生尘八载莱芜甑,继晷十年苏子锥。
群季相亲谐雁序,两帏终养报乌私。
上人人天师,翻经了三藏。
能参真实义,一洗庸愚障。
桐城方先生,可否素不妄。
苏门长啸后,谁复识孙登。
齿砺南山石,心枯北海僧。
百年闲鹤立,千里困龙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