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开帆出长淮,泊舟近禅刹。


仰瞻窣云塔,俯压神物穴。


衍语如悬河,事从古先说。

屈指平阳别社莲,蟾光一百度曾圆。


孤云自在知何处,薄宦参差亦信缘。


山郡披风方穆若,花时分袂更凄然。

分飞屈指十三年,菡萏峰前别社莲。


薄宦偶然来左蜀,孤云何事在南燕。


一封瑶简音初达,两处金沙色共圆。

马耳峰头食蜜甜,长干花瓣又重拈。


共经劫火三禅乐,分取曹源两地沾。


伞岭杖头风日朗,天山衲底雪霜严。

艰难百折两人同,旧话峰头愿不空。


佛似一家传世业,天教五国大门风。


此心肯共沧波去,片纸长留朔雪中。

曾把三缄戒鄙人,如何无妄及其身。


莫为相怜情较切,个中甘苦独尝亲。

一枝谁折寄辽东,腊尽香残梦久空。


欲拟报君寒彻骨,祁连雪满月朦胧。

不作金门赋,胡为匹马行。


亲朋愁远道,生死见交情。


望处关云黑,卧来江月清。

飞锡眷瑶琴,行行望海阴。


香花上都供,猿鸟故岩心。


午钵凝斋剂,晨舟载梵音。

剃发得时名,僧应别应星。


偶题皆有诏,闲论便成经。


扫叶寒烧鼎,融冰晓注瓶。

多君驻白足,结宇向丹霞。


依树珠林矗,缘藤石径斜。


闲摇下山策,方值泛源花。

父是法王身嗣法,无烦定省近堂头。


铜瓶久许腰将出,铁壁还应面不休。


松子敲庵吓蝙蝠,藤梢黏果摘猕猴。

深村好林沼,况乃属深春。


最是闭门者,偏宜摇艇频。


花繁初露子,竹密竟遮人。

悠悠浊世内,屹屹青山上。


夜半观日出,空中听鸡唱。


缁衣弄大蝶,朱凤群相向。

此去无烦遇葛洪,欲移灵鹫峙南中。


藏身自会神龙变,开口当令哑虎通。


泉喜独探过夏伏,衲留人补待秋风。

平生皖城友,当世白莲师。


金策摇何处,碧云愁莫时。


月临无尽界,鸟择最高枝。

今朝自赏家园花,浓艳繁英粗可夸。


外监上坡俱不至,紫园仙客共烹茶。

数曲清琴达舜聪,瑶津仙苑助薰风。


朝端多士知音久,霅上故栖归思浓。


命服鲜华新烂椹,行装轻简旧焦桐。

乾元古道场,宛在香山阳。


实师应请去,无滞于一方。


飘然振镮锡,殊不事包囊。

五城三洞朝真客,紫房名隶神仙籍。


玉案晨餐沆瀣精,椒庭夜饮流霞液。


姑山绰约冰雪容,亭亭霞外脱尘踪。

常感真公传隐诀,每言凡骨是仙材。


他时载挹浮丘袂,直在昆峰十二台。

紫府仙人每驭飙,朝游三岛暮三茅。


他年内史功成后,愿结山阴世外交。

千仞清溪绝世纷,先生高卧白云根。


近来名系丹台籍,多向蒙山见羡门。

用志专精妙入神,援毫肖象夺天真。


能将绘素传奇表,似与公侯结胜因。


娄德高僧通夙命,王维善画记前身。

大师裹足褊褼衣,佛手曾杀千熊罴。
飘然来归竹窗下,野鸟入掌呼晨饥。


浮云白日忽一转,粥鱼声长鬓毛短。

心镜如如绝断常,人天魔怨讵能伤。
本来面目超诸相,自在威仪遍十方。
石火电光随事过,龟毛兔角竟谁长。
闻说琳公最佳处,榜题虚一一轩清。
逍遥羽客真高隐,旷达星郎肯谩名。
琴挂无弦藏至乐,炉存微火锁长生。
石林高几许,金刹在中峰。
白日空山梵,清霜后夜钟。
竹窗回翠壁,苔径入寒松。
谩夸垣药竞春风,亦有盆莲出水红。
种植几年缘石傅,品题今日属宗工。
日华疑对仙人掌,御气长邻紫极宫。
西掖鸣珰散晓风,帘钩初上藕花红。
云霄自庆遭逢异,草木何知点缀工。
函疏引香浮帝座,石池澄影拂瑶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