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来往三吴一梦间,故人半作冢累然。


独依旧社传真法,要与遗民度厄年。


赵叟近闻还印绶,竺翁先已反林泉。

人禀天地气,乃物中最灵。


性虽有五常,不学无由明。


轮曲揉而就,木直在中绳。

自古名家岂偶然,虽游于艺必精专。

经生各守单传旧,国弈常争一著先。

马老于行知向导,鹄腾而上睹方圆。

太阿无前锋不缺,铅刀不堪供一切。


至柔绕指刚则折,善而藏之光夺月。

暗中摸索不难知,眼里轮囷却见稀。


行地径须先八骏,刺天终不羡群飞。

黄尘投老得何郎,准拟明年共我长。


熏沐不为杯酒污,飞扬未许老夫量。

津津爽气贯眉目,十五男儿万里身。


笔下倒倾三峡水,胸中别作一家春。

顾吾漫浪久,不欲有所拘。


每到潓泉上,情性可安舒。


草堂在山曲,澄澜涵阶除。

小溪在城下,形胜堪赏爱。


尤宜春水满,水石更殊怪。


长山势回合,井邑相萦带。

制芰以为衣,缉荷以为屋。


樵水秋夜寒,悲风入琴曲。


不怨山泽癯,有道式金玉。

静对遗经玩困亨,忧勤重悯四三生。


一偏廉介非难守,全体中庸不可能。


高世好坚徐孺操,劳家且学董生耕。

这里路长嫌担重,那边快捷实崎岖。


行人不知著脚处,东跋西跋多受亏。

心无一物,天理见前。


何为天理,本体自然。


廓乎浑兮,四时行焉。

灯火老书窗,功名志未忘。


青衫惊岁月,白发老风霜。


累作东吴梦,频观上国光。

树倒藤枯始一扶,诸贤为计得无疏。


阅穷载籍终无补,坐遍蒲团亦是枯。


定性未能忘外物,求心依旧落迷涂。

农夫雨耕陇,蚕妇乾采桑。


雨旸各有为,节物悬彼苍。


怀哉衣与食,宵昼恤流光。

好因轮斫悟观书,莫守筌蹄觅兔鱼。


华岳登来卑步仞,沧溟浮罢眇支渠。


命穷且戏娱亲彩,道合须牵奉诏裾。

茅舍柴门昼亦扃,松姿鹤骨向人清。


阖门饘粥千金重,九品冠裳一唾轻。


仁义到头焉用稼,声名真是岂其卿。

渊微造化古犹今,周孔羲皇一样心。


不是盘旋周孔脚,羲皇心地若为寻。

乾坤空洞,是何年营构,尽堪栖息。
万点飞云凭顿放,大道本来充塞。
霁月光风,青山绿树,妙意超形色。

纵得美官,人亦见鄙。
若博群书,更坚素履。
虽处常流,亦超尘轨。
大抵名儒,岂患穷匮。
大抵外物,岂在侥冀。
学成道尊,富贵自至。
奈何人性,易流难久。
才及长成,即求配耦。
稍得其资,复营南亩。
吾乡人物,散处川陆。
岂无秀民,生而清穆。
亦既从师,步趋随逐。
譬如田家,所仰黍稷。
要当早夜,勤于种植。
惰而自安,不稼不穑。
士农工商,古有四民。
惟儒最贵,但患非真。
诚能力学,进必有因。
万汇伾伾倚大浑,俊明何敢后君恩。
兵戎珍重仍持节,桃李虚无半在门。
六翮齐云鹏未碍,双瞳如电鉴非昏。
文学登名日,青云发轫初。
慎毋轻作吏,亦足取亨衢。
得意宜思效,功成更读书。
孟氏求放心,羲易戒迷复。
可叹声利场,纷纷竞驰逐。
绕座群书如累玉,夜灯忘睡昼忘饥。
文章须用圣贤断,议论要通今古疑。
孟子岂无仁义国,荀卿犹作帝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