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业力驱人举世忙,西林袖手一炉香。


未能成佛浑闲事,十劫看渠坐道场。

粥后钟鱼未动时,夜灯仍对碧琉璃。


不须更说能生慧,枯木寒灰也自奇。

腊里春风转,埙篪一气和。


劝翁新岁酒,唱我老人歌。


一世声名重,四方书问多。

兹游太奇绝,我亦壮君侯。
春风殷地悲啸,笳鼓万貔貅。
平昔心胸吞著,八九江南云梦,今上岳阳楼。

地平如板舆,天覆如穹庐。


与君百年内,托足无斯须。


试问所营营,花蕊上蜂须。

东风吹草青,西风吹草黄。


惟有客子心,不随草短长。


束发慕仙真,倒影凌扶桑。

长安都会地,车马万阗咽。


所喧本非我,城市如山泽。


入门纷书册,出门耽水石。

一年春一度,一夜梦一枕。


春去梦醒时,回首了无影。


微雨原上来,洗我生窗静。

饱挹台城白露秋。
又骑黄鹄上江州。
恩波浩荡三千里,多少人家愿借留。
学佛学仙,参禅穷理,不离玄牝中间。
可怜迷谬,往往□相瞒。
一味寻枝摘叶,徒坐破、几个蒲团。
公昔还山我出山,我归公已厌人间。
名高白傅身仍健,诗比陶翁意更闲。
乡里后生遵楷范,庙堂诸老问容颜。
岂有谟谋益治安,又将离别间交欢。
江湖十载头看白,风木中宵梦已寒。
病骨可堪仍远客,薄才犹喜是闲官。
夜窗急雨鸣撒沙,晨鼓不辨州官衙。
村童晏眠蓬户闭,榆荚一径交残花。
经年不及长者室,泥水真作田农家。
河洲浅水笼银沙,高柳隔岸排晨衙。
湿云晴旭互吞吐,时复映空飞雨花。
人间岁月总能几,三年不到先生家。
江头凫鹥踏晴沙,江岸黄蜂喧早衙。
行人倚棹不忍发,红旗罥落樱桃花。
十年京华足乡梦,麻绖被体方还家。
入眼新篇玉映金,挥毫如对草堂深。
后生日月真虚度,前辈文章自古心。
洛社何年侍钟鼓,吴田频岁苦霪霖。
一番诗历又新年,八十七回秋月圆。
桂老欲飘云外子,鹤飞不尽海南天。
成仙自有松乔骨,问道谁当杖几筵。
八十从头四见春,年来诗笔更清新。
不知后进谁堪继,顿觉仙才自有真。
远道风尘频入梦,清时林壑也须人。
策名那复敢怀安,却上离亭强笑欢。
三釜正怜蓬户暖,九重深恐玉楼寒。
还闻奭旦陪周主,屡报夔龙补舜官。
横塘高宴复今年,八十六回秋月圆。
霜柏转深云里色,醯鸡空老瓮中天。
梦随白鹤周三岛,坐想清风拂四筵。
四历雄藩秉宪旄,荐更三府肃铨曹。
文章旧是南金重,风节遥淩北斗高。
舆论只今推宋璟,空群他日想方皋。
客路深知岁晚劳,檄书先已被东曹。
遗民正望行春马,归梦犹悬午夜刀。
黄霸赐金偏得厚,于公车盖转应高。
诗人且莫赋民劳,万事分明系我曹。
试看吴乡几蛙灶,何曾渤海暂牛刀。
官评不爽民心古,舆论无惭素履高。
绕宅青山列画屏,磨崖到处可镌铭。
神仙上界犹官府,尘海中间几醉醒。
高咏雅情追白社,远书精札乱黄庭。
明年诗社合更年,八十九回秋月圆。
红烛犹能映缃卷,乌纱曾不愧青天。
三更海鹤通仙梦,八曲鲈鱼上锦筵。
小车不肯驻山庄,短棹依然傍野塘。
忽听骊驹歌柳陌,似从鸣鸟集梧冈。
仙龄九十春犹浅,客路三千里更强。
九山南下富林庄,横浦斜连八曲塘。
长向云霄目双凤,独馀霜柏峙高冈。
诗书盛有诸孙继,齿发谁如暮景强。
金沙西涘白云东,鹤发萧然两寿翁。
月旦并高诸子论,衣冠相望古人风。
雪中松柏寒逾劲,露下芙蓉晚更红。
班行惊喜问公年,八十八回秋月圆。
诗律开元大历际,园亭绿野午桥天。
山田熟后酒盈瓮,海鹤来时客满筵。
麓堂诗例起年年,八十五回秋月圆。
海上衣冠今洛社,壶中日月自尧天。
烟霄未远三山路,锦绣难追十客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