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甲马新从鸟道回,览奇还更陟崔嵬。


寇平渐喜流移复,春暖兼欣农务开。


两窦高明行日月,九关深黑闭风雷。

桃夭李粲逞娉婷,拥立苍官似列屏。


花罅蜂喧方引睡,松颠鹊语忽喷醒。


童心欲竞湖波活,衰鬓难随野草青。

犬驯迎且吠,儿小笑还啼。


樱熟施鱼网,桑空卧竹梯。


枯枝禽啄折,野草鹿眠低。

北山高寺等浮屠,龙王高台望入胡。


正苦衣鹑悽大漠,翻思毛雪洒平芜。


长河急水琉璃浊,片石安禅菡萏孤。

白云深处称禅栖,便访云关一觅题。


密雪埋溪僧未扫,韶春入树鸟光啼。


三间静室依然也,五载流阴亦迅兮。

陆走费轮蹄,暑征困衣领。


浃旬嵎夷造,乃使烦虑屏。


税微公牍简,讼折人吏静。

群荣秀春气,天地遂不贫。


敢以百慵故,废我杯酒勤。


修竹临绿波,清辉来媚人。

昔有蹈海言,兹意惜未践。


踯躅孟门道,一官岂待免。


忧来日苦短,数往情屡缅。

陌头轻雨浥黄埃,远道春旗度岭来。


杨老城边逢客去,吴公陂下忆花开。


绣衣持斧怜南徼,画省焚香梦北台。

院中高树出城头,石路萦回带水流。


几处过山刚到晚,一从为客数逢秋。


川源烧没夷酋部,旗帜风高汉戍楼。

竟日扬鞭不暂闲,畏途叠叠是青山。


西风吹落忠州去,锦绣窠中屋万间。

历数河南去,乾坤一草亭。


一亭犹是累,千古尽浮萍。

杂花铺绣,浅草裁茵,凭栏野色浮空。
败柳枯荷,商声递入金风。
匆匆载花载酒,对闲园、才识秋容。

扪萝上层颠,石门嵌空立。


千嵓吹烈风,遗栋袅绝壁。


古佛颓苍藤,禅关尚双辟。

谷口云深护翠峦,科头长日对盘桓。


一声山鸟夕阳堕,满榻长松生夏寒。

支筇上寒山,石磴连云陟。


兰若无人声,禅关堕黄叶。

名香聊一炷,山色满绳床。


初地谈真谛,空门对坐忘。


维摩身是幻,梵志爪偏长。

尺五瀛洲路,频过户不扃。


漏长中极殿,春满太玄亭。


舞鹤花间度,飞鸾竹外停。

咫尺东林寺,栏干不厌凭。


万山回卓锡,一水护传灯。


梵室偕龙树,经坛接惠能。

玉井甃银床,山泉喷石梁。


江宁擅扬子,谷岂后康王。


石鼎流云润,铜瓶贮月凉。

井分泉脉透巉岩,谁道飞流是假山。


水鸟树林皆作供,可怜居士只偷闲。

趋寺松杉夹径栽,解鞍流憩得莓苔。


尘昏金篆牌犹挂,灯暗纱笼殿不开。


老鹤就凉临古井,幽禽寻食下生台。

欲归停驭重徘徊,破费林间雪一杯。


留取半山看未了,火云时节约重来。

亭桥两面看芙蕖,静数波间小队鱼。


碧幛弯环遮去路,净天终待此同居。

支径坡陀竹最多,箨龙才起更成窠。


穿岚触翠坳塘出,一片香来得嫩荷。

老僧分袂倏三年,犹记芳池跃翠泉。


新叠两山都未识,北堂引看更东偏。

南山好处刘家寺,门里松篁一径冲。


自有禽声喜迎客,不须知事更鸣钟。

岭度慈云境累凉,前看湖面后看江。


诗魔半饷难调伏,除是休来却易降。

山腰路转涌苍蛇,山下修筠媚白沙。


正要澄江舒倦眼,莫教缘岸有人家。

野香别是一般风,蓦直平冈好翠松。


更许虚空画山水,细铺霞浪衬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