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风池冰未合,云林叶才雕。


小梅含紫萼,疏英缀青条。


飘香寒谷迥,静影月林遥。

东君好事惜年华,偏爱荒园野老家。


一任西风管摇落,小春自管数枝花。

八月小春天,如人强少年。


偷生诚有谓,却老固无缘。


既有神仙术,能回草木妍。

帘卷轻风怜小春。
荷枯菊悴正愁人。
江梅喜见一枝新。

酒压羔儿雪煮茶,红罗斗帐锦笼花。


中书堂上权衡手,小物勤公定等差。

打门将军得人惊,十月茶牙照眼明。


漏泄春光凌雪色,柳条萱草太迟生。

有美人兮,宛在中央,仙乎水哉。
似藐姑神女,淩波独步,潇湘极浦,洗尽尘埃。
忽遇东邻,彼姝者子,红粉胭脂笑靥开。

阳月藏春妙莫窥,灵芽粟粒露全机。


煮泉独啜寒窗夜,已觉东风天际归。

玉钩斜畔,最伤心游子,断肠难续。
佳丽繁华谁领略,惟有清狂杜牧。
我辈重来,为欢苦短,急办三条烛。

薄暖轻寒,去春还远,绮窗又见春色。
纤红吐秀,小碧衔妍,略约去年风格。
年时记得。

建安分送建溪春,惊起松堂午梦人。


卢老书中才见面,范公碾畔忽飞尘。


十篇北苑诗无敌,两腋清风思有神。

云外峰峦翠欲埋。
雨沾黄叶湿青鞋。
小惊春色入寒荄。

仙花不用恼诗人,亦有灵芽特地春。


数朵娇花真绰约,一瓯酽白更清新。


眼明共识西都艳,齿冷应怀北苑珍。

强插梨花做小春,风前诗思有馀清。


路逢野老那知姓,耳听幽禽自唤名。


岁晚山林松桧色,天寒关塞鼓鞞声。

越鸟忧兄行不得,蜀禽劝客不如归。


何如听此提壶语,美酒沽来总息机。

平日何曾忘穆生,如今胡不饮公荣。


颇嫌性僻嵇中散,为怕情伤阮步兵。


美意正须羹碧涧,衰颜聊复饭青精。

淳熙又贡第三春,驿骑新驰度剑津。


七祖师泉难话旧,八功德水且尝新。


雪亭烹处休装景,火阁煎时却可人。

人道秋来不似春,芙蓉特地张吾军。


红妆绿水照清夜,彩仗青旗朝大昕。


吴阵绮罗千队拥,秦川锦绣五花群。

一枝眼底物华新,翠袖清霜更可人。


靓色不须夸缟夜,韶容聊复返青春。


日烘有意姿仍洁,露洗无言态更真。

花时已是过重阳,翠干重开满地黄。


不为晨晖借颜色,要将晚节看芬芳。


宅边岂必白衣至,瓮里不妨红友香。

霜晴著物利于刀,漏泄阳和是小桃。


春色已看九重醉,秋风不管十分饕。


青枝似惬乌栖月,红浪不翻龙化涛。

万峰落叶木槎牙,春色初回垄上茶。


浅蕊黄金韵栀子,嫩容白玉沁梨花。


西风凝露才成颗,北苑喊雷应未芽。

晚秋过了小春催,放尽山家绿萼梅。


东阁渠关诗兴动,南枝先放暖风回。


素裳肌透未融雪,碧苍色欺初晕苔。

金屋深,青禽小。
淡极琼瑶好。
雪窗愁绪,水驿音书未曾到。

孤根十月已先温,不待青春入烧痕。


冷艳一枝何处看,竹边池阁水边村。

九十春光寒梦里,小春敢望暖风回。


遥知故里无人处,又是梅花绕屋开。

寻常歌舞,侈华筵是处,争夸金谷。
我向人间征盛事,除是咳珠唾玉。
才子词坛,佳人酒坐,香暖花光覆。
居士情怀爱小春。
恰如重会面,旧时人。
东君轻笑又轻颦。
物物呈祥岂偶然,新芽新味更新年。
灵苗却解为人寿,请为君谟续此篇。
眼看节物去重来,又见寒梢数点梅。
草木已随新岁好,冬芽豫占一年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