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小小茅茨住碧山,柴门无客昼长关。


移家更入云深处,城市终年不往还。

池水倒窥疏影动,任渠羌管吹三弄。


碧波清浅净无痕,老干槎牙坚耐冻。


花放羞同桃李场,香来偏恼诗人梦。

水边篱落忽横枝,不受狂蜂浪蝶知。


万紫千红俱寂寞,三花五蕊自新奇。


风号浪涌连天起,雪作云凝拂地垂。

雪后园林才半树,支筇细认孤山路。


云顽未敛风更严,木冻且僵天欲莫。


冷蕊依稀无处寻,清香仿佛暗中度。

暗香浮动月黄昏,斗转参横月闯门。


香一线通清晓梦,影千枝写悄诗魂。


荒寒老屋疏篱处,寂寞断桥流水村。

疏影横斜水清浅,冰容不比寻常见。


若非采石谪仙魂,定是汨罗骚客面。


鹤膝枝低俯镜奁,鸭头波静澄江练。

靖州令弟蚤称贤,小隐哦诗数百篇。


松竹已荒文采在,清名留与后人传。

多君真有子,患难自能将。


儿戏劳三尺,悲酸尽两行。


旅途堪强饭,归路更烧香。

故里三年别,风波此日归。


天倾身蚤贱,道在怨应希。


秋叶霜飞冷,滩声夜听微。

男儿不富贵,炼丹驻年貌。


二者两无成,且从性所乐。


海上有敝庐,藏书归自校。

应物无心善自宽,临财有义肯儒酸。


竹林逸老多馀庆,鸿苑奇书独饱观。


名父平生淹簿领,佳儿他日绍衣冠。

示病毗耶金粟影,出山五祖金仙相。


神妙通灵顾虎头,白莲香火空诸妄。


腊中发药补衰朽,扶杖清风看花柳。

壬戌孟秋,苏子夜游,赤壁舟轻漾。
观水光、弥渺接遥天,月出于东山之上。
与客同,清欢扣舷歌咏,开怀饮酒情酣畅。

莫疑虑,莫疑虑,顺风开帆逆风住。


要寻路,要寻路,直西须向东门去。


但看枯藤倒挂天,山前几度三春雨。

笔画与石叠,二者均是假。
惟彼此间山,如叠亦如画。


要当论真空,万物同一马。

杨柳阴阴拂绿苔,杏花寂寂向谁开。


黄梁梦觉知何处,白玉楼成不更来。

诗酒交亲半老臣,田园成趣自由身。


回头行路风波里,得似先生有几人。

大隐谁言远市朝,我思高士竟难招。


吊怜楚老哀同剧,荐忆庚桑报自劳。


旧木萧萧围宅冷,长川泯泯去人遥。

四世通家几阅年,吴山楚水邈风烟。


却惭间岁双旌过,不及中林半刺传。


二妙喜看承鲤学,三湘遥此寄鸾笺。

老去青毡不怨寒,闲将镜水静中看。


幅巾何处来斯老,西席裒然对冷官。


铅椠未嗟身计薄,烟霞聊放脚头宽。

棺盖三山草已萋,胡为蒿里卷仍携。


浮生有限驹过隙,往事无端水下溪。


宰木春归悲杜宇,墓门烟冷振莎鸡。

不踏州尘三十年,为谁扶杖过山巅。


墓庐免服形还瘦,城市逢人礼未便。


叉手春风应得计,撒花亭子岂论钱。

持杯只手是天生,来向当湖弄月明。


诗债未能酬岭海,斯文何敢说权衡。


行窝遇乐家家到,好鸟催归日日鸣。

梦断华胥像此传,山林风韵尚悠然。


丹青不写心中影,谁识斯人是葛天。

雪领飘萧电目明,老于尘里讵沾尘。


惠连已解传吾句,元亮何妨得此身。


诗卷酒杯为事业,药囊丹鼎自君臣。

居士何如者,谋生拙且慵。


三闲茅屋地,一半木芙蓉。


独立抱明月,幽思向绝峰。

新晴可步履,杖策穿云林。


萧斋有达士,六合涵胸襟。


东偏辟小窗,广袤不盈寻。

飕飕万峰顶,宇宙尽闻声。


会得真消息,知予是强名。

言乘下泽车,来赴嵩高约。


春山多雨露,咫尺负丘壑。


眷余实畸人,雅兴世缘薄。

桃花流水自潺湲,晓起寻君日暮还。


不是渔郎迷去路,断无踪迹在人间。